記者調查洋膏藥騙局 偽造日本背景銷量驚人

記者調查洋膏藥騙局 偽造日本背景銷量驚人
2025年09月10日 23:46 南方生活報網

記者調查:多款“神貼”實為同一團隊操盤

近日,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記者深入調查發現,短視頻平臺上熱銷的“市野醫生”“苗阿姐”“藏老祖”等多款膏藥產品,背后疑似由同一鄭州經銷商團隊操控。這些產品通過夸大療效、偽造背景等手段,在市場上大肆收割消費者利益,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虛假宣傳產業鏈。

電商平臺截圖

“市野醫生”:偽造日本背景,銷量驚人

在短視頻平臺上,一段頗具魔幻色彩的“療效”展示視頻廣為流傳:一根斷裂的豬骨被貼上“市野醫生筋骨疼痛貼”,2分鐘后斷口奇跡般“愈合”。主播宣稱該產品能“由內到外調理膝蓋問題”,引發大量消費者關注。

記者調查發現,“市野醫生”產品宣稱“聯合東京醫學研究院匠心研制”,研發團隊匯聚“東京醫學研究院頂級專家團、日本生物技術發展領軍團隊”等專業人員,并聲稱由國家藥監局認證。然而,記者依據產品包裝上的批準文號在國家藥監局官網查詢發現,該產品實際成分為遠紅外陶瓷粉、載體膠及高分子聚合物等,生產企業為安徽康源藥械有限公司。

更令人震驚的是,“市野醫生”所謂的“東京醫學研究院”實為在香港注冊的一家空殼公司,注冊資本僅1萬港元,董事與億佰人(鄭州)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名。而“市野醫生”產品上的小胡子頭像,竟是用老板照片加上一副胡子“二創”形成的。

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記者在平臺購買的相關產品

“苗阿姐”“藏老祖”:民族醫藥外衣下的騙局

除了“市野醫生”,市場上熱銷的“苗阿姐”“藏老祖”兩款膏藥也疑似由同一團隊操盤。在“苗阿姐”的推廣視頻中,主播頭戴厚重銀角冠、身著全套苗繡盛裝;在“藏老祖”的廣告場景里,主播身穿民族服飾,置身于高原草場之中,身后牦牛悠然吃草。兩者均宣稱具有神奇療效,吸引大量消費者購買。

然而,記者從國家藥監局官網查詢發現,“苗阿姐”注冊證號由吉林省苗捌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證,時珍中科(鄭州)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受托生產;“藏老祖”持證主體為漢方再生醫學(銀川)集團有限公司。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從短視頻平臺旗下三家店鋪下單的產品,發貨地、寄件人及聯系電話均相同,發貨地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

市場監管:違法廣告頻現,罰款難遏亂象

今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一批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其中,“市野醫生筋骨疼痛貼”因發布含有“日本引進”“日本國民品牌”等與事實不符的信息,并宣稱“一盒讓你3年的腰腿疼痛、渾身酸痛消失”等內容,被河南省鄭州市市場監管局處以20萬元罰款。

然而,罰款并未能有效遏制此類虛假宣傳亂象。記者發現,“市野醫生”產品銷量依然驚人,僅“頸椎貼”一款就已售出80萬單。同時,市場上已出現“市野博士”等山寨產品,繼續通過達人帶貨形成“套娃式”割韭菜產業鏈。

國家藥監局官網截圖

專家解讀:遠紅外貼≠萬能止痛,虛假宣傳涉嫌違法

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指出,此類商家熱衷于打著“民族醫藥”等擦邊球,主要原因在于公眾對傳統醫學懷有敬畏與好奇,編造“傳承人”故事可迅速提升產品可信度;同時,監管存在滯后性,網絡銷售具有虛擬性、隱蔽性和跨地域性,導致違法線索發現難、取證難、處罰慢;此外,市場上已有非法機構批量制作虛假證書,商家造假成本極低。

廣東君信經綸君厚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曾穎祺表示,二類醫療器械廣告宣傳內容必須嚴格以說明書所載明的內容為準,不得斷言、保證療效。若產品僅以遠紅外陶瓷粉等成分通過物理方式發揮作用,則屬于典型醫療器械;如額外添加中草藥或西藥等藥品成分,則構成“藥械組合產品”,必須按法定程序進行申報注冊。否則,將可能面臨巨額民事賠償、行政處罰乃至刑事追責的三重法律風險。

記者呼吁:加強監管,保護消費者權益

面對市場上層出不窮的虛假宣傳亂象,記者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提高違法成本;同時,消費者也應提高警惕,理性消費,切勿輕信夸大其詞的宣傳廣告。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誠信、有序的市場環境。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