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玻璃1.4億美元貸款違約,業績持續虧損流動性緊張

中國玻璃1.4億美元貸款違約,業績持續虧損流動性緊張
2025年08月21日 18:09 小債看市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建筑用玻璃產品需求疲軟,中國玻璃應收賬款及現金流受到不利影響。

01

違約

8月20日晚,中國玻璃(03300.HK)公告稱,未能于還款日支付1.417億美元,構成融資協議項下的違約事件。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貸款違約公告

公告顯示,2022年7月中國玻璃與由渣打香港代表的銀團就若干貸款融資訂立融資協議,該等融資以押記公司持有的賬戶作為擔保。

根據融資協議條款,中國玻璃須于今年8月15日到期日后的三個工作日內悉數償還未償還金額。

然而,由于2025年上半年房地產相關行業持續低迷,導致建筑用玻璃產品需求疲軟,中國玻璃應收賬款及現金流受到不利影響,因此無法于還款日履行還款義務。

中國玻璃表示,公司正積極尋求專業建議以妥善處理當前情況,與財務顧問及潛在融資方就籌集資金以償還未償還金額進行磋商。

中國玻璃董事會正探索多種方案以解決、延長或重組融資協議項下的現有銀行融資,并正與貸款人進行持續磋商。

同時,中國玻璃董事會正在制定應急方案,以確保集團的債務償付能力在上述再融資未能及時完成的情況下仍保持完好。

02

業績虧損

據官網介紹,中國玻璃成立于2004年,2005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股東包括凱盛科技、弘毅投資等。

中國玻璃現擁有十二大生產基地和一個研發中心,員工近5000人。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中國玻璃官網

中玻產品種類豐富,其中在線鍍膜玻璃占有國內大部分市場份額,產品出口至全球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各大標志性建筑物。

2024年,中國玻璃實現收入約57.38億元,同比增長約8.1%;公司權益股東應占虧損約8.77億元,同比增長約1.14倍。

今年上半年,中國玻璃預計虧損3.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37億元。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歸母凈利潤

中國玻璃虧損,主要受以下綜合因素影響:

(1)中國地產行業不景氣周期延續,致使建筑玻璃市場仍處于"供大于求,供需雙弱"的市場格局,建筑玻璃市場價格整體維持低位;

(2)中國光伏行業延續"供需錯配"形勢,光伏發電全產業鏈盈利空間進一步收窄;

(3)地緣政治局勢動蕩、國際貿易政策多變、貨幣匯率波動風險加劇等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影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團海外生產基地上半年內優異的業績表現對集團盈利能力的貢獻力度。

截至2024年末,中國玻璃總資產有142.23億元,總負債133.39億元,凈資產有8.84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93.78%。

近兩年,由于業績持續虧損,中國玻璃的財務杠桿水平不斷攀升。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財務杠桿水平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中國玻璃主要以流動負債為主,占總債務的79%,債務結構不合理。

截至2024年末,中國玻璃流動負債有105.61億元,主要為短期借貸,其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合計有73.21億元。

相較于短債壓力,中國玻璃的流動性緊張,其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13.02億元,與短債間形成較大資金缺口,公司償債壓力較大。

此外,中國玻璃還有非流動負債27.78億元,主要為長期借貸,其長期有息負債合計有25.96億元。

整體來看,中國玻璃剛性債務總規模有100.99億元,主要為短期有息負債,帶息債務比為76%。

從融資渠道看,作為上市公司,中國玻璃主要通過股權融資,此外其還通過租賃等方式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國玻璃的籌資性現金流凈額為-3.3億元,由此前凈流入轉為凈流出狀態,公司面臨一定再融資壓力。

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籌資性現金流

資產質量方面,中國玻璃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規模較大,分別為4.3億和5.38億元,不僅對資產形成占用,還存在一定回收風險。

另外,中國玻璃存貨規模也較大,截至2024年末高達12.21億元,存在一定跌價風險。

總得來看,中國玻璃業績持續虧損,對債務和利息的保障能力惡化;流動性緊張,短期償債壓力大;應收款和存貨高企,資產質量一般。

03

“玻璃大王”

中國玻璃的前身是江蘇玻璃廠。

1968年,江蘇玻璃廠建成江蘇省第一條平板玻璃生產線。

1998年,江蘇玻璃廠改制為江蘇玻璃集團有限公司。

2001年,江蘇玻璃集團有限公司發起組建江蘇蘇華達新材料有限公司。

2004年,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收購重組江蘇蘇華達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

次年,中國玻璃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上市后,中國玻璃先后收購陜西藍星玻璃、北京秦昌玻璃、威海藍星玻璃等公司,成為旗下子公司。

2014年,中國建材集團入主中國玻璃,成為公司股東,兩年后增持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