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銀行罰單風暴!郵儲、興業、廣發,誰在被“精準狙擊”?

7月銀行罰單風暴!郵儲、興業、廣發,誰在被“精準狙擊”?
2025年08月10日 14:10 杠桿游戲

摘要:陣痛難免(歡迎關注杠桿游戲

撰文|桿姐&編輯|愛麗絲

銀行監管機構突然揮出更重的拳。

根據企業預警通統計,2025年7月,監管部門給銀行開出的罰單數量達759張,較6月暴增90.23%;罰沒金額2.25億元,環比增長106.42%。

這場風暴中,既有國家開發銀行這樣的“國家隊”栽跟頭,也有浙江德清農商行這樣的地方“小銀行”領12張罰單。

從外匯違規到反洗錢不力,從信貸三查流于形式到內控制度形同虛設,銀行的“七寸”被監管死死按住。

1、

在所有銀行類型中,農商行無疑是這次監管風暴中最 "受傷" 的。279 張罰單占總量的 36.8%,7435 萬罰沒金額占 33%,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穩居第一。

其中浙江德清農村商業銀行堪稱“罰單專業戶”,7月一口氣領了12張罰單,平均每3天就收到一張。雖然單筆金額不大,總和181萬,但涉及的問題五花八門:信貸三查不到位、員工行為管理混亂、理財業務違規收費等。

相比之下,浙江溫州鹿城農商行則是“單筆王”,一張罰單就被罰455萬,創下農商行本月最高紀錄。

處罰決定書顯示,這家銀行不僅貸款三查流于形式,還存在信貸資產分類不準確、違規收費等問題。

農商行之所以成為重災區,在杠桿游戲看來,根源在于其管理半徑小、風控能力弱。很多農商行的網點深入鄉鎮,客戶經理往往一人多崗,既做信貸又做攬儲,很容易出現道德風險。

加上部分地區存在人情社會現象,貸款審批往往“看關系不看資質”,這就為日后的違規埋下隱患。

六大國有銀行雖然整體表現相對穩健,但7月也收到117張罰單,罰沒2279萬。其中,郵儲銀行銀行以34張罰單成為國有銀行中的“罰單王”,涉及25名個人和9家機構。

建設銀行則在“錢袋子”上損失最重,30 張罰單罰沒644.5萬,單筆最高達150萬。

國有銀行的違規特點是“點多面廣但金額不大”。由于體量巨大,基層網點數量多,難免出現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情況。

但好在國有銀行內控體系相對完善,很少出現系統性風險。不過值得警惕的是,建行、工行等在支付結算領域的罰單有所增加。

2、

股份制銀行在7月也不好過。121張罰單雖然只占總量的16%,但3214萬的罰沒金額和10 張百萬級罰單,顯示出違規情節的嚴重性。

其中,興業銀行和廣發銀行分別以23張和22張罰單領跑,罰沒金額也分別位居前2位,成為股份制銀行中的“問題雙雄”。

值得注意的是,興業銀行相比2024年罰單數量似乎有增多趨勢。

公開披露的里杠桿游戲看到,2024年興業銀行共收到監管罰單84張,被罰沒金額合計超3000萬元。但僅2025年7月,其就收到罰單23張。企業預警通顯示,該行今年前7月收到罰單共約60張。

更有意思的是,這家銀行的機構罰單和個人罰單數量幾乎持平(10:13),說明“雙罰制”在這里得到充分體現。

綜合來看,股份制銀行的問題往往出在“重業績輕合規”。這些銀行市場化程度高,考核壓力大,基層員工為了完成KPI,很容易在信貸審批、客戶身份識別等環節放松要求。

加上股份行分支機構遍布全國,總行風控很難做到“一竿子插到底”,這就導致違規行為頻頻發生。

3、

最后是城商行。

城商行在7月收到82張罰單,罰沒4122萬,其中11張百萬級罰單,僅次于農商行。其中收到罰單最多的是南京銀行10張;月內累計罰沒金額最大的是上饒銀行,月內被罰691萬元,共收到6張罰單,罰單均額超過100萬元。

城商行的問題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

貴州、江西等地的城商行罰單集中,與這些地區經濟相對落后、企業償債能力弱有很大關系。為了生存,部分城商行不得不降低風控標準,這就為日后的違規埋下伏筆。

更值得注意的是,重慶三峽銀行、長安銀行等多家城商行同時存在“反洗錢不力”和“內控制度不健全”的問題,說明這些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存在系統性缺陷。

最后杠桿游戲想說,要理解7月的罰單風暴,我們必須先看懂一個重要的背景。2025年7月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修訂的《行政處罰辦法》正式施行。

這個新《辦法》可不是簡單的小修小補,它明確調整了處罰對象和流程,核心信號只有一個:更嚴、更廣、更深。

這些罰單不僅僅是“秋后算賬”,更是監管部門手中的“指揮棒”,清晰地指明了未來銀行業發展的方向和底線。

比如機構、責任人“雙罰制”的普遍實施;科技應用領域的算法公平性、數據安全性以及科技倫理等;以及是否為了追求報表上的數字好看,而忽視了資金是否真正流向了有需求、有質量的實體經濟領域。

監管部門通過嚴打資金挪用、虛增存貸款、違規收費等行為,就是要引導銀行回歸“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源。

對于銀行來說,陣痛是難免的。但長遠來看,刮骨療毒才能換來筋骨強健。

本文未標注出處的圖表,均源自企業預警通或監管部門披露,特此說明并致謝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桿游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桿游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