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車大進展!港股將迎來最“矛盾”的車企

奇瑞汽車大進展!港股將迎來最“矛盾”的車企
2025年09月08日 21:17 杠桿游戲

摘要:海外賣爆!國內焦慮?(歡迎關注杠桿游戲

撰文|桿姐&編輯|愛麗絲

奇瑞汽車離“上岸”又進一步。

2025年9月7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瑞汽車”)已通過上市聆訊,邁出赴港上市的關鍵一步。

有人歡呼:國產老兒終于熬出頭;也有人撇嘴:現在才上市,是不是有點“黃花菜都涼了”?

翻看奇瑞汽車長達近700頁的招股書,杠桿游戲看到了一個立體、充滿矛盾與機遇的奇瑞。

1、營收狂飆

在公眾印象中,奇瑞似乎總帶著“理工男”的樸實:不善言辭,似乎埋頭搞技術。然而,其招股書揭示的財務數據卻顯示,這位低調理工男堪稱“悶聲發大財”的典范。

營收方面,奇瑞從2022年的926億元,猛增至2024年的269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70.7%。

這背后是奇瑞龐大銷量的直接體現:2024年全球銷量達229.5萬輛,同比增長49.4%。

與all in新能源的比亞迪和“蔚小理”不同,奇瑞的營收主力至今仍是燃油車。2025年第一季度,其燃油車收入占乘用車板塊收入比高達69.7%,而新能源僅占30.3%,往年這一占比更低。

值得一提的還有海外市場。在杠桿游戲印象里,奇瑞是中國車企出海的“元老”。早在2001年就出口了第一輛車。

2024年,奇瑞海外收入約1009億元,占總收入的37.4%。這其中奇瑞的瑞虎8瑞虎7等燃油SUV是絕對的銷量擔當。

在俄羅斯、中東、南美等地區,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消費者對燃油車信賴度高,奇瑞憑借高性價比和先發優勢,成功占據了這些“價值洼地”。

這說明,在新能源的喧囂之外,全球仍然存在一個巨大且盈利的燃油車市場。某種程度上,奇瑞避開了在國內與比亞迪、特斯拉的正面廝殺,選擇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國際化道路。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奇瑞則略顯落后,雖然在全力轉型,但目前仍處于投入期,品牌認知度和市場占有率與頭部玩家仍有差距。

2、悶聲發財背后

利潤方面,奇瑞汽車也是一路向上,從2022年的58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43億元。

但細分來看,奇瑞的結構性矛盾比較明顯,主要就是新能源與燃油車盈利能力的“冰火兩重天”。

2024年,奇瑞燃油車毛利率17.2%,而新能源汽車毛利率卻僅為0.4%。到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毛利率雖提升至5.7%,但仍大幅低于燃油車14.4% 的水平。

這意味著奇瑞每賣出100元的新能源汽車,只能賺5.7元,而賣燃油車則能賺 14.4元,這直接導致該公司陷入“賣得越多新能源,整體利潤越薄”的怪圈。

此外相比2024年,奇瑞2025年第一季度燃油車的毛利率在降低。

另外值得注意的還有奇瑞汽車的資產負債率。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奇瑞資產負債率為88%,雖較2023年末的92%有所下降,但仍遠高于比亞迪同期的70.71%和吉利上半年的66.40%。

  1. 風險

最后談談風險。

在招股書里,杠桿游戲看到奇瑞用長達40頁的篇幅描述了風險因素,這并非套話,許多都是迫在眉睫的挑戰,這里我挑選四個比較重要的說。

其一:地緣政治與貿易摩擦。奇瑞三成多的收入來自海外,這既是優勢,也是最大的風險點。歐盟已對中國電動車征收最高35.3%的反補貼稅,美國雖暫緩加征,但未來政策存在極大不確定性。俄羅斯市場就不多說了,變數更大;

其二:激烈到“卷死”的市場競爭。我國車市已進入慘烈的淘汰賽階段,國內這些價格戰就不多說了。海外方面,比亞迪、長城、上汽等車企同樣在加速布局,奇瑞的先發優勢正在被追趕。同時,大眾、豐田等傳統巨頭絕不會輕易放棄海外市場這塊肥肉。

其三:財務上的“虛胖”與流動性壓力。前面杠桿游戲也略有提到,這里再補充點,就是流動負債。招股書披露截至2023年底,奇瑞的流動負債約1471億元,流動資產約1297億元,存在174億元的缺口(流動負債凈額)。

雖然到2025年第一季度這一缺口大幅改善至27.9億元,但依然為負數,這說明公司運營對短期資金的依賴極強。

高增長是否建立在健康的現金流和資產負債結構之上?這是上市后奇瑞需要回答投資者的問題。

其四:新能源轉型的“時間成本”。前面也說了,奇瑞汽車新能源汽車這塊業務其實是相對落后的,其新能源戰略依賴多品牌(風云、iCAR、智界)、多技術路線(純電、插混、增程)的“群狼戰術”,這需要巨大的資金和資源投入。

市場會給奇瑞多少時間來完成轉型?這是一個昂貴的賭注。

綜上,上市在即,這無疑對奇瑞汽車是一個里程碑事件。但奇瑞既不是比亞迪那樣的新能源霸主,也不是“蔚小理”那樣的新物種。它是一家復雜的、混合型的、戰略路徑獨特的傳統車企。它講述的是傳統制造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掙扎與突圍。

奇瑞的價值,或許取決于你相信哪個故事。

本文未標注出處的圖表,均源自企業預警通或監管部門披露,特此說明并致謝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桿游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桿游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