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昇研究:白宮兩度密會藏玄機,美元指數的短期狂歡與長期暗雷

智昇研究:白宮兩度密會藏玄機,美元指數的短期狂歡與長期暗雷
2025年07月31日 15:23 智昇財論

北京時間7月31日凌晨,美聯儲結束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會議未就9月議息會議作出任何決定,超出市場預期,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4.25%-4.5%不變。至此,美聯儲已連續5次會議維持上述利率不變。去年,美聯儲累計降息100個基點。此前市場一致認為美聯儲九月會降息并會于此次會議透露信號。美元指數漲幅擴大。該指數周三上漲0.96%,收報99.82點,盤中創下5月29日以來的最高水平99.99,并有望實現今年以來的首次月度上漲。

摩根大通與特朗普關系破冰:美元指數的短期博弈與長期困局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近兩個月內兩度造訪白宮,標志著華爾街與特朗普政府的關系進入新階段。7月24日的橢圓形辦公室會晤中,雙方圍繞關稅政策、金融監管、住房市場等核心議題展開對話,財政部長貝森特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的參與,凸顯了此次互動的政策導向性。這種關系緩和并非偶然——特朗普4月宣布的關稅措施引發市場動蕩后,戴蒙公開警示貿易戰可能導致經濟衰退,這一意見直接促使特朗普暫停大部分關稅計劃。而戴蒙近期對部分關稅政策表示支持,則為雙方找到利益交集提供了契機。第二季度GDP增長3%,摩根大通測算,部分得益于企業提前囤貨導致。特朗普政府與歐盟達成汽車關稅妥協,可能拉動三季度GDP增速再增0.5個百分點。但是核心指標私人國內銷售增速降至1.2%,為2022年以來最慢,顯示內需動能不足。更嚴重的是,聯邦債務總額已達36萬億美元,相當于GDP的126%,財政赤字的持續擴大正在動搖美元信用根基。戴蒙在會晤中提出的“住房可負擔性”議題,高企的利率對銀行放貸能力造成了極大限制——非裔住房擁有率與白人差距達29%,若轉向寬松刺激房貸,可能在短期內提振經濟,但會重蹈次貸危機的覆轍。特朗普考慮提名財政部長貝森特或經濟顧問哈塞特接任美聯儲主席,這兩人均主張“弱美元政策”。若美聯儲未來轉向寬松,可能在短期內提振風險資產,但長期將削弱美元信用基礎。當前美國經濟呈現“表面繁榮”與“結構性疲軟”并存的特征,這種矛盾通過雙方互動進一步放大。

美元的定價邏輯和受到的直接影響短期波動性下降: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降低,推動彭博美元指數在7月下旬反彈2.3%,部分抵消了上半年10%的跌幅。摩根大通測算,若當前關稅稅率維持在15%-25%區間,而非此前威脅的50%,美國企業的進口成本壓力將減輕約30%,有助于緩解輸入性通脹。資本流動再平衡:戴蒙在6月會晤中強調“資本自由流動的重要性”,隨后摩根大通將MSCI新興市場指數目標上調至1250點,認為美元走弱將推動約450億美元資金流向新興市場。這一表態可能引導全球投資者調整資產配置,加劇美元多頭平倉壓力。盡管關系緩和,雙方在貨幣政策領域的分歧依然尖銳。特朗普近期多次公開抨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甚至起草解雇信件,導致7月16日美股、美債、美元上演“三殺”行情,美元指數單日盤中一度下跌1.8%。戴蒙則在7月24日會晤中明確表示“支持美聯儲獨立性”,這一立場與摩根大通增持黃金的避險操作形成呼應。摩根大通預測,若2026年財政赤字突破2萬億美元,美元指數將下探92,創2018年以來新低。

去美元化浪潮與市場結構變化雙方關系緩和未能改變全球貨幣體系重構的大趨勢。中國與沙特達成的石油人民幣結算協議,已使中東地區美元結算占比從2020年的92%降至2025年的78%。歐盟推進的數字歐元計劃,預計到2027年將分流約1200億美元的國際支付需求。更值得關注的是,摩根大通近期將其中國業務的外匯交易額度提升30%,并與中國科技企業合作開發跨境支付系統,這種“雙線布局”正在削弱美元作為國際清算貨幣的地位。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美元占比已從2020年的59%降至57%,同期人民幣資產占比升至4.2%,創歷史新高。大宗商品定價權轉移:上海原油期貨人民幣計價合約的交易量,已占全球原油衍生品市場的18%,直接挑戰了WTI和布倫特原油的定價主導權。

結論:美元的黃昏與黎明摩根大通與特朗普的互動本質上是國際資本在民族主義浪潮中的生存策略。短期內,政策不確定性下降可能推動美元反彈,但長期來看,經濟基本面惡化、美聯儲獨立性受損、去美元化加速等結構性壓力,正在動搖美元的根基。若特朗普堅持“美國優先”政策,美元可能延續2025年以來的頹勢;若雙方在關稅和金融監管上達成實質性妥協,美元或迎來技術性反彈,但難以逆轉長期走弱趨勢。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