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銀行違規代銷基金被罰背后,主營收入失速

民生銀行違規代銷基金被罰背后,主營收入失速
2023年11月02日 18:19 資管科技ZG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財說

低息差環境的持續,導致靠擴張來拉動主營收入的辦法已如強弩之末,主營收入開始下降的潰局已現,通過非息創收成為眾多銀行之選,其中略好操作的就是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而其中的代理收入又成為重中之重。

代理基金和代理保險當仁不讓是代理手續費收入的“王者來源”,近年來銀行因為代理基金和代理保險時常陷入糾紛,但一直以來,銀行始終處于強勢地位,投資者在很多情況下不得不自己認虧,但近期裁判文書網一起案例,給銀行違規代銷行為也敲響一記警鐘。

近期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起基金理財糾紛判決書,一名個人投資者從銀行渠道購買基金后虧損嚴重,將銀行訴上法庭,最終銀行被判賠30%的經濟損失責任。

這家銀行就是民生銀行。

01

代銷產品違規的背后是主營收入失速

根據判決書內容,2021年7月28日,民生銀行西安文藝路支行工作人員周某某向楊某某推薦購入長安基金旗下產品長安成長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代碼:012688,類型為債股混合型基金,風險等級為R4中高風險),其中投入本金為273715.42元,手續費為3284.58元。

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自成立以來凈值持續下跌,在2022年4月26日時基金凈值已低至0.57元,此后半年凈值走勢經歷小幅度回升后再次下跌,在2022年12月21日時,該基金凈值跌至0.56元,為成立以來最低價。

2022年11月15日,楊某某通過民生銀行西安文藝路支行另一位理財經理胡某某從銀行將該基金贖回119164.76元,2022年12月21日楊某某將剩余金額52228.99元全部贖回,共計損失本金102321.67元,虧損比例為37.38%。

楊某某隨后以理財經理未充分向其揭示持有該基金的風險向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民生銀行西安文藝路支行賠償損失的本金及利息。

最終,法院判決,民生銀行西安文藝路支行應賠償楊某某經濟損失30%,楊某某自行承擔其經濟損失70%。對楊某某主張的利息損失,法院不予支持。

法院認為,本案中,被告作為專業金融機構及基金代銷機構,在履約過程中需盡到適當性義務。根據查明的事實,楊某某購買案涉基金時系通過被告工作人員周某某的推薦,但被告未能舉證證明其在向楊某某推薦購買案涉基金過程中,已對楊某某的風險認知、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財務狀況等進行全面評估及已向楊某某充分揭示了投資風險等相關證據,以及并未充分舉證證明其推薦給楊某某的風險等級較高(R4)產品是否與楊某某的風險承擔能力等相匹配,即是否將適當的產品銷售給適當的客戶。

再者,被告在案涉基金到期后及持續下跌等重要節點,并未及時告知楊某某基金行情及進行風險提示,被告最早向楊某某告知行情并提示風險日期為2022年7月8日,即在楊某某購買基金后一年后才告知。據此,被告未盡到適當性義務,應承擔一定的締約過失責任,對楊某某的損失承擔相應責任。

因此,最終判定銀行需承擔30%的經濟損失責任。

實際上,民生銀行西安文藝路支行的做法在銀行業違規中基本屬于“小巫見大巫”,還有很多明顯違規離譜的做法。

今年以來,有不少銀行因基金銷售業務違規被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底,各地證監局對銀行開出的基金銷售業務違規的罰單超過30張。其中,20多家銀行因基金代銷違規被監管“點名”,無證上崗、銷售誤導、合規風控管理不到位等成為違規“重災區”。

從網絡社交平臺上經常能看到不少人抱怨,稱家中老人被銀行工作人員誤導購買基金產品導致嚴重虧損。

諸多亂象的背后來自銀行內部管理的壓力。“迫于考核壓力,理財經理會對任務型產品進行著重推薦,因為如果完不成就會被扣罰工資。”這是當前很多銀行基層從業者的現狀,這些壓力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靠天吃飯”的息差凈收入失速了。

02

民生銀行主營承壓

息差凈收入失速在今年上市銀行半年報中表現的非常突出,前述案件的主角民生銀行也面臨此困境。

今年上半年,民生銀行從利息凈收入到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再到凈利潤,一連串同比均下降。

實現利息凈收入513.34億元,同比減少34.89億元,降幅6.36%。實現營業收入715.39億元,同比下降26.60億元,降幅3.58%,實現利潤總額247.47億,同比下降6.68%;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237.77億元,同比下降8.61億元,降幅3.49%。

數據顯示,該行上半年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繼續下行,同比減少了0.13個百分點,為3.85%,付息負債平均成本也未能控制得住,平均成本率今年上半年較上年同期增加0.02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上半年利息收入雖然實現為正,因為利息支出的大幅增加,導致利息凈收入下滑。不過利息收入是否還能可持續增長存疑:因為在今年上半年,該行貸款利息收入的規模擴張因素已經抵不住收益率下行帶來的利率負面影響因素,導致貸款的利息收入整體為負收入,因為金融投資、拆放同業等的增長影響,才勉強將利息收入穩定在正數。

這種保利息收入增長的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全球財說》持懷疑態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民生銀行曾經“小微之王”的光環已經淡去,市場或許已經逐漸遺忘了其曾經主打的小微業務。從今年半年報來看,對公業務已經占據了大半個江山,該行上半年公司貸款和墊款余額占比超6成,較上年末增長了9.87%,而個貸較上年末僅增長0.75%。小微貸款在貸款中占比為15.01%。

利息凈收入下降的前提下,非息收入和投資收益等只得扛起大梁。上半年,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了4.28%,而非利息凈收入的“扛把子”又是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該行上半年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34.41億元,同比增加11.88億元,而推動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長的,代理業務手續費收入在其中功不可沒,代理業務手續費收入同比大增74.49%,該行稱主要是由于代銷保險等代理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長。

數據顯示,上半年該行代銷基金收入4.12億元,代銷保險收入10.15億元,代銷理財收入7.47億元,資本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代銷保險成為民生銀行代銷業務的主流。實際上這也是行業特點,今年上半年從國有行到股份行,很多銀行代銷保險收入增長較多。如國有大行中,工行、建行、郵儲等都提到了代銷保險收入的增長,股份制行中除了民生銀行,中信、光大、平安等多家銀行也是類似特點。

現在已是2023年最后一個季度,各銀行渠道又到了渠道沖刺的時點,根據《中國基金報》報道,相比以往,今年各大銀行代銷渠道籌備明年“開門紅”的時間有所提前,一家股份制銀行10月起就在啟動開門紅準備工作,而另一家大型股份制銀行預計將在11月份進入“開門紅”備戰期,部分此前較少涉足基金銷售的中小銀行也在積極上線基金銷售系統,將基金代銷作為明年的重點發展方向。

在沖刺階段,理財經理們還是要悠著點,畢竟已經有了前車之簽,如果出現不合規行為,將來客戶發生損失,是會有可能一起承擔損失的呀!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