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之前,馮小剛的導演作品陷入一個怪圈,那就是票房、題材和口碑構成了“不可能三角”,三者之中只能成就一個、最多兩個。
文 | AI財經社 劉丹如 編輯 | 王曉玲
上映14天,《芳華》票房節節攀升,最終在12月28日晚間突破十億,不僅創下馮小剛電影的最好成績,也是中國文藝片票房最高紀錄。
有些中國導演并不需要依靠票房吃飯,馮小剛和他們不一樣,他急需這個成績。根據馮小剛與華誼簽下的對賭協議,2017年東陽美拉需要實現1.15億元的盈利,最終能否實現完全依賴于《芳華》的最終票房。在對賭壓力下,今年10月,當《芳華》撤離國慶檔的消息一出,外界紛紛猜測這是否是一次惡意營銷,并借此逃避激烈國慶檔。
馮小剛是幸運的,在距離2018年不到一周的最后時間里,他押注的《芳華》成功的扳回一城,不僅完成了今年的對賭,也暫時平息了外界對于馮氏電影越來越強烈的質疑聲。
對賭與大導演
除了黃軒,《芳華》中沒有其他流量小花、小生。這被認為是優質內容的勝利——不依靠流量明星和大IP。但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這并不是馮小剛的本意。
《芳華》選角時,馮小剛團隊曾宴請一位當紅小花,席間熱情邀請其出演。但這位女星并不領情,竟然當場拒絕,讓馮導有些下不來臺。“大家出來后也很唏噓,就覺得馮小剛已經沒有造星和捧人的能力了。”這位電影投資人說。
市場不看好的原因之一是《芳華》的品類,除了《狼圖騰》和《后會無期》等少數幾部作品,此前國產文藝片票房大多撲街。此外,馮小剛近年幾部導演作品票房表現平淡,上一部《我不是潘金蓮》,在2016年底為市場貢獻了“過審難”、“手撕王健林”等多個熱門話題后,只拿下4.83億票房,沒能達到5億的保底目標。
對于馮小剛來說,《芳華》必須成功。2015年11月份,華誼兄弟以10.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馮小剛的東陽美拉70%股權,獲得公司實際控制權。由于高溢價收購,馮小剛與華誼兄弟簽訂了對賭協議,2017年度東陽美拉的凈利潤要達到1.15億元才能過關。如果業績不達標,馮小剛需要自掏腰包補償。
2017年上半年,東陽美拉的凈利潤僅為2748.1萬元,可以說對賭業績能否實現全靠下半年《芳華》。而《芳華》制作成本為1.3億元,一般來說票房至少7億才能回本。
如果多年后,拍一部以馮小剛為主角的紀錄片,那么從2010年開始,《1942》、《我不是潘金蓮》遇冷,到《私人訂制》差評如潮,《芳華》上映前被撤檔等波折,就都成了《芳華》出現前的鋪墊和伏筆,主角靠努力和運氣贏得了關鍵的勝利。
當然這不是最終的結局。因為“業績對賭”,這兩年馮小剛保持了“一年一部”的高產狀態。華誼與馮小剛的對賭協議還剩三年,未來勞模狀態仍然要繼續。馮小剛的電影票房,對華誼兄弟同樣重要。這家國內老牌娛樂公司近兩年增長乏力。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出現近10%的下滑,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出現上市后首次虧損,達4000多萬。今年上半年,華誼兄弟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0.15%。
與業績對賭相比,馮小剛還有另一個更為艱苦的目標,那就是拍他自己想拍的東西。
從1997年的《甲方乙方》開始,賀歲檔一直是馮小剛的福地。《甲方乙方》創下國產電影最高票房紀錄后,1998年的《不見不散》、1999年的《沒完沒了》,也都獲利頗收。
“哦!將軍!我們已經有一個禮拜沒有吃到冰淇淋了!就連可口可樂都不是原裝的!”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讓馮小剛的導演之路走得相當獨特。與他相反,寧浩、陳凱歌等國內導演都是從所謂嚴肅題材起步,然后才去拍商業片。后來馮小剛說,他拍賀歲喜劇是為了今后有機會拍自己最想拍的東西。他又說,其實原本他想更早走這條路的,但早年間受審查制度的限制,為了生存他在拍了許多賀歲片之后才又重新走回了這條路上。這也是實話,卻讓馮小剛離大導演越來越遠。
劉震云曾經評價說,馮小剛距離成為一個對電影有貢獻的大導演,僅剩1.7公里。說這話是在2003年,那時馮小剛的作品列表里絕大多數是喜劇賀歲片。
在有機會拍自己想拍的東西之后,馮小剛顯得相當擰巴。離開自己最擅長的市井小人物的故事,和市場認可的商業喜劇,馮小剛有很多年都沒能找到自己認準的嚴肅電影題材,而是在喜劇之外不斷的尋找和嘗試。
正劇《天下無賊》、悲情古裝劇《夜宴》和戰爭片《集結號》,被馮小剛自己稱為個人的“三大戰役”,他要用這三部風格不同的電影改變自己以往單一喜劇片的風格。
直到《1942》,他覺得自己拍出自己想拍的東西,真正懂了拍電影。他沒有想到,這部電影會成為自己的滑鐵盧。
最好的電影和最爛的電影
馮小剛沒有嚴肅題材的代表作。與他相比,張藝謀有《活著》,陳凱歌有《霸王別姬》,姜文有《鬼子來了》,這些作品已然成為某種具有時代文化符號意味的產物。
2012年年底上映的《一九四二》曾經被馮小剛和他周圍的人寄予厚望。電影上映之前,《一九四二》兩位投資人,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總裁王中磊十分看好這部電影,認為這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近些年中國最好的電影,甚至可能單日票房過億。
這部電影沒能成為馮小剛的圓夢之作,而是他的轉折點。電影上映后,首日票房僅2600萬元。最終總投資2.1億的《一九四二》只拿下了3.7億票房。而當年的票房奇跡是投資6000萬的小制作喜劇《泰囧》。
這讓馮小剛非常困惑,盡管《一九四二》后來為他帶來了華表獎最佳導演獎。但這部電影讓華誼兄弟賠了不少,也給馮小剛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馮小剛對于票房一直十分在意,2007年,他帶著《集結號》再次回歸賀歲檔,那個冬天他隨著團隊在全國各大城市宣傳影片時,他說那段時間最快樂的事就是給制片人打電話問每天的票房數字。
張國立認為,馮小剛對于《一九四二》的心理預期是這樣的:他的一個華麗轉身,別人會認為他是全能的導演,既是一個商業片最好的導演,也是一個拍這種大片最好的導演??伤玫降氖悄欠N無端的廉價的謾罵——這部電影除了票房不行,口碑也遠不及主創們的預期。
為了盡快替華誼收回投資,馮小剛還沒從《一九四二》票房失敗的心理陰影里走出來,就已經開始和王朔一起商量下一步新戲,他要用一部商業片幫華誼把賠的錢賺回來。那年春節,他和王朔聊出了《私人訂制》的劇本。轉年4月1日,《私人訂制》就開機了,他拍得飛快,6月就殺青。2013年底,《私人訂制》上映,最終拿下了7.1億票房。盡管票房不錯,但這部電影豆瓣評分只有5.1分,被普遍認為是一部爛片。
電影《一九四二》中轟炸過后的場景。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位熟悉這個圈子的人認為,與其他成名導演相比,馮小剛更希望證明自己。在他看來,馮小剛的幸運之處在于,他很早就認識了鄭小龍,進而與王朔、劉震云等人成為朋友,打入京派文化圈,把這些人的作品拍攝成電影。此后,他打開了一種以小人物為主角的故事視角,把這些小人物的故事拍的津津有味兒,馮小剛才把賀歲片做成了人們最喜聞樂見的電影類型。
但在這個圈子里,馮小剛最初是弱勢的。他不是科班出身,從部隊文工團的美工干起,一度險些被調去守倉庫。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草根到人盡皆知的大導,馮小剛遠比其他同行經歷的挫折和負面經歷更多。畢竟與姜文這樣的大院背景出身,本身又才華橫溢的導演相比,底層階級向上攀爬的面目總是猙獰的。
在朋友圈里,他能把王朔夸到臉一陣紅一陣白,甚至能當著王朔的面痛哭流涕以至被王朔嫌棄,更不用說為了影片過審而巴結主管部門領導。曾經與馮小剛交好的葉京,在《青春有關的日子》里以馮褲子一角暗諷馮小剛,他甚至直接在公開采訪中評價馮小剛為了成事兒,什么都能做的出來。
在轉身去拍其他題材時,馮小剛才發現紅極一時的京派文化,已經不再受年輕人歡迎。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歡“簡單的善意”,而不是王朔擅長的是“刻薄和嘲諷”,王朔“內心肯定沒有那么暖的東西”。
1.7公里,遠了還是近了
在《芳華》之前,馮小剛的導演作品陷入一個怪圈,那就是票房、題材和口碑構成了“不可能三角”,三者之中只能成就一個、最多兩個?!?942》意義夠深刻且精心制作,但觀眾不喜歡票房慘淡,隨便糊弄的《私人定制》卻輕松拿下7億?!段也皇桥私鹕彙氛郜F了人情社會和法治社會的沖突,但看起來卻有些不痛不癢。這讓馮小剛在一段時間內感覺很困惑。
表面看來《芳華》三者俱全?!斗既A》票房的逆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良好的口碑,7.8的豆瓣評分,在國產電影中絕對算是高分。這部改編自嚴歌苓小說的電影,講述了40多年前的文工團中一群文藝兵的故事,這也正是馮小剛和嚴歌苓的親身經歷。
簡稱文工團的文藝工作團,是解放軍非戰斗機構人員中最受關注的群體。從兩年前開始,在30萬裁中目標中,大批部隊文工團被壓減。但文工團也因反腐等更大的背景,成為近兩年的熱門或者說敏感話題。
電影《芳華》中文工團排練的場景。@視覺中國
盡管馮氏喜劇備愛歡迎,但在許多人看來提供的思想不足。電影可以是一種解釋,一種話語,也可以是一種娛樂。但首先是一種藝術作品,在巴爾扎克眼里,藝術作品就是要以最小面積驚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對于電影,姜文也有類似的說法,他認為,電影應該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不能是葡萄汁。
在姜文眼里,馮小剛此前的電影就是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馮小剛顯然認為《芳華》是一杯葡萄酒,而且度數不低,他說拍攝這部片子的體驗就像是喝了一杯度數很高的紅酒,酣暢不已。
沒有葡萄和葡萄酒執念的觀眾,將《芳華》的主題簡化為“好人沒有好報”。
《芳華》的男主角,由黃軒扮演的劉峰是文工團的舞蹈演員,是我們平時所熟悉的好人。他在電影中被塑造成活雷鋒——團里的學雷鋒標兵,這位承包了團里所有臟活累活、對所有人都好的年輕人,只是因為抱了抱自己喜歡的女孩子林丁丁,就被調離文工團,后來還在前線丟了一條胳膊。退伍后成家,妻子跟著貨車司機跑了。
而文工團內不同階層對立造就的殘酷生存環境,小人物在大時代變遷中被邊緣化的艱苦生活,這些更大的話題在電影中并沒有表現。電影把歷史的真實和現實的殘酷,轉化成善惡斗爭,一個好人與壞人的道德故事。這種處理敏感題材的手法,并非馮小剛首創,實際上正是官方話語體系所擅長的。
很難說這部電影,讓馮小剛與大導演之間1.7公里的距離縮短了還是變長了,但這也許正是馮小剛所尋找到的情懷與商業的結合方式。接下來就是如何將這種手法復制到其他電影中,如果成功,就算不能象諾蘭那樣,持續拍出《星際穿越》、《敦刻爾克》這樣被市場追捧又兼具個人風格的作品,起碼馮導一定能夠完成與華誼的對賭。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