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勇
編輯 | 王曉玲
一
1982年,馬云18歲。
其他互聯網大佬在這個年齡都上大一了,馬云還在讀高三。他本人當時或許有所不知,他還要再復讀兩年才能勉強考上杭州師范大學。
說多了都是淚,這個志愿填報的是北京大學的瘦弱男生偏科嚴重,英語很好,數學只考了1分。第二次高考又是數學拖了后腿,盡管已經是實現了1900%增長,無奈基數太小,只有19分罷了。
馬云也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滿滿惡意:高考失利后的馬云去找工作,因為又瘦又矮,長相不出眾,馬云連應聘服務生都遭到了拒絕。他父親只好讓他蹬三輪給雜志社送書。
第三次高考時,數學老師對馬云說:“如果你的數學能及格,我的‘余’字倒著寫。”馬云同志很體貼,沒有讓老師難堪,他考了79分,總分離本科線還差5分。杭州師范大學都看不下去了,看在他英語不錯得的份上,把他破格錄取了。只是誰也沒想到,這個瘦弱的男子,給杭師大帶來的榮光竟然如此耀眼。
以至于在30年后,他可以理直氣壯地以過來人的身份,鼓勵孩子們落榜了不要灰心。恐怕沒有人比他更適合說這句話了,畢竟互聯網大佬大多是學霸。
二
1986年,李彥宏18歲。
這位鍋爐工的兒子很爭氣,高考之路走得很順,是當年陽泉市的高考狀元,考入了北京大學圖書情報專業。因為他從小愛看書,以為這樣就有看不完的書。
剛過了兩三個月,李彥宏的情緒由新奇、興奮轉向低落,圖書情報專業在北大是個冷門,都是分數低的人調劑過來的,大家整天接觸的就是文獻和目錄,枯燥而乏味,畢業之后去做個圖書管理員。果真這樣,還不如當初就去學了戲曲。
而李彥宏的志向顯然不在這里,便一門心思考慮出國攻讀計算機博士,當時他的三姐已經在海外留學幾年,對于李彥宏來說,留學同樣毫無壓力。當然,最重要的是,他也在海外認識了現在的太太——馬東敏。
三
1989年,馬化騰18歲。
他在四年前隨著父母從海南搬到了深圳。這個天文學愛好者,是深圳市第一個發現彗星的中學生。
他很乖,但也很無趣。相比于其他互聯網大佬,外界幾乎不知道少年馬化騰的興趣愛好。唯一知道的是他愛好天文,高一時,因為爸媽不給他買天文望遠鏡,他把這個事寫進了日記,“如果不給我買的話,可能扼殺了一個天文學家。”他爸媽不買不是因為看到了馬化騰將來能在互聯網上成就一番偉業,主要是價錢太貴了,一部望遠鏡相當于他們兩個月的工資。
但小馬哥的父母還是愛子心切,在偷看了他的日記之后,咬咬牙讓他如愿以償。幸好他沒有在這條路上越陷越深,因為他在得知學習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師后,果斷將大學志愿從天文系改成了計算機。
據說馬化騰當年考了739分(滿分900分),高出重點線100多分,但卻報考了還沒有名氣的深圳大學,原因是離家近。
四
1992年,劉強東18歲。
東哥是宿遷高考狀元,從小在駱馬湖邊長大。因為從小家里窮,皮膚黝黑的大強子看著村長都排著隊給鄉鎮干部送禮,而他為了能吃上一碗豬油拌飯,能喝好幾碗冒著油星的水。
東哥上個學不容易,當年去北京上學都是在內褲里縫著500塊錢,書包里背著鄉親們的76個茶葉蛋,他到現在都還念念不忘。所以,他從小的目標是當縣長,為人民服務,然后以狀元的身份去讀了人大的社會學。后來發現,劉強東連黨都沒入,干脆經商去了。不過,縣長沒當上,劉強東終于在二十幾年后,在河北當上了村長。
東哥入學的時候窮,畢業的時候闊。還在大四的大強子就能背著20萬現金把人大西門的餐館買下,讓服務員和廚師吃香喝辣,平時拿著大哥大走起路來比系主任還威風。劉強東的致富經是在大學里勤工儉學抄信封,他靠著抄信封收集了很多政府單位的信息,然后給他們逐個推銷軟件程序,賺了不少錢。
另外提醒一下的是,東哥考上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時,奶茶妹妹一年后才降生在南京。不得不感慨,世界真小,有錢真好。
五
1997年,王興18歲。
龍巖搞水泥廠和房地產的王苗家兒女都很爭氣,女兒考上了清華,兒子王興也被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錄取了。
王興是龍巖最早使用上電腦的一批人,在互聯網剛進入中國時,王興就在郵政局感受了一把互聯網的強大。但他不愛交際,愛看書和思考,所以他的包里裝著的永遠是kindle、iPad和MacBook。
在清華,睡在王興下鋪的兄弟叫王慧文。兩人倒是一對絕佳CP,王興倒數第五,王慧文倒數第二。室友加學渣的身份,使得兩人惺惺相惜,情誼迅速升華。然后兩人湊錢合買了一臺電腦,拿來玩游戲和閑逛。王興還干點正事,看一看網上的新鮮事,偶爾和室友去樓頂討論一下電商的三個發展瓶頸。他們當時應該還不知道杭州有個叫馬云的男子,已經開始在籌備一家電商網站,名字叫阿里巴巴。
六
2001年,程維18歲。
北京化工大學的操場上,軍訓教官問誰的嗓門大,誰的普通話好,上去領唱。北方的同學都沒吭聲,一個江西上饒的男生自告奮勇,領唱了《當兵的人》。這個叫程維的人一開口,就是‘咱當兵的棱’,教官當場黑臉。一個在當地普通話二甲的水平,到了北方瞬間被秒成渣。
而且在江西上饒,基本上分不清L和R,更別說這個大學之前就沒有離開過武夷山的人。
不過,他倒是很有做微商的潛質。小伙子大學畢業之后沒找到工作,賣起了保險,吃了幾回閉門羹之后,他果斷想起推銷給自己的大學老師。老師無奈地看著他,自己家連寵物都買了保險。
如今,程維和張一鳴王興被稱為互聯網新貴,但比起王興,程維應該更喜歡張一鳴。除了都是80后,至少張一鳴不會整天想著去做打車軟件,盡管程維說爾要戰便戰,但多了美團這么一個強大對手,還是一件煩人的事。關鍵張一鳴和程維還同病相憐,滴滴和今日頭條的創業過程,都遭到了政策的強監管,政府關系搞得兩人焦頭爛額。
七
2001年,張一鳴18歲。
張一鳴應該是互聯網圈最沒有心思曬18歲照片的人。他在2017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還要忙著積極整改。這次的麻煩又是他之前引以為傲的算法帶來的。黨媒批評得很重,差一點就扣上了阻礙社會主義歷史進程的帽子。
哥們千辛萬苦跑到南開,可不是沖著食堂的飯菜來的,而是沖著妹子來的。張一鳴當年從福建龍巖北上,王興的清華和程維的北化工都不是他的菜,他選擇的是南開,其中一個因素是妹子多。他現在的愛人就是他當年幫老鄉修電腦時認識的。但眼前這個看著略顯荒涼的北方城市,似乎與想象的戀愛圣地相距甚遠。
不過,張一鳴和龍巖老鄉王興一樣,出生在富裕家庭。他爸開電子廠,母親是護士,也是很早就有了自己的電腦。相比于王興的高冷,張一鳴沒有什么棱角,內心比一般的宅男程序員又多了點逗逼潛質。歲月靜好,王興的發際線越來越高,張一鳴還是18歲的模樣。
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步入成年。18歲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撫今追昔,那些風光無限,動不動左右互聯網格局的大佬們,二十年乃至三四十年前,在他們18歲的時候,大多是彷徨和煩惱,幾乎面臨選擇。而他們選擇應對成年的姿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什么樣的人生。比如,馬云屢敗屢戰,劉強東棄政從商,程維的粗心和李廠長的誤打誤撞……
2018了,你活成想要的模樣了嗎?
【更多報道請移步 AI財經社微信公眾號(ID:aicjnews)和官方網站www.aicaijing.com.cn 】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