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18個月之后,恒大結局已定。
恒大“爆雷”后三次停牌,最終,這家曾經風頭無兩的地產巨頭,最終沒能走過自己的“而立之年”。第一次停牌發生在2022年3月21日-2023年8月28日。
因為其子公司恒大物業有約134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被違規占用,同時未能按時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
根據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規則,上市公司必須按時披露財務報表,否則將面臨停牌,恒大股票此次停牌了長達約17個月。
第二次在2023年9月28日-2023年10月3日。
在短暫復牌一個月后,恒大集團的境內主體恒大地產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同時,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也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在短暫停牌兩個交易日后,在10月3日復牌。
第三次2024年1月29日-2025年8月25日。
香港高等法院當天對中國恒大發出了清盤令。
恒大集團的債務重組方案失敗,公司將進入清盤程序,由清盤人接管并變賣資產以償還債權人。根據港交所規定,上市公司若停牌超過18個月,有可能會被強制除牌。
在第三次停牌達到18個月后,恒大最終走向退市。
根據恒大的公告,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根據相關上市規則,已決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
中國恒大股份上市的最后一天為2025年8月22日,并將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9時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
在最后上市日期后,股份的股票仍然有效,但是股份不會在港交所上市和買賣。
債務問題、財務造假、監管處罰、清盤令,恒大走到退市這一步,也沒有特別出乎意料。
只是有些人的期待可能就落空,還等著復牌抄底,直接就退市了。
在恒大停牌期間,有些投機者覺得會通過重組或被政府接管而獲得新生。
并且在恒大第二次短暫停牌后,復牌當天,股價大幅上漲,一度漲超40%,收盤時漲幅仍達到28%左右,可能更加激勵了投資者賭一把的想法。
但恒大退市證明這種投機的幻想并不可靠,退市后的股票,從一個“可能復牌”的賭注,變成“等待清算”的廢紙。
也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沒有什么大而不倒,房地產風險正在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出清。
對那些債務暴雷的房企來說,接下來只有兩種結局,要么加快重組,爭取債權人支持,不然就清盤退市,不會有太多拖延的時間。
并且恒大退市,可能會影響債權人和投資者對民營房企整體的信心,導致其他出險房企的融資難度上升,更難通過時間換空間的方式來騰挪。
另外,投資者在面臨類似公司的時候,會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退市比復牌重生可能性更大。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風險出清是良性發展的前提,只有徹底化解存量風險,市場才能真正開始修復,完成觸底反彈。
恒大退市了,債務窟窿還存在,對上下游相關的利益者而言,依舊前路漫漫。
被拖欠賬款的供應商,等待還錢的債權人,還有沒有收房購房者,還在等待一個結局。
退市并不影響清盤程序正常進行,但資產變現回籠資金的難度很大。
清盤令下單后,清盤人會調查和評估所有資產,盡可能將資產變現,然后按照法律規定的清償順序來分配資金。
根據中國恒大公告,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盤人已收到187份債權申報,總額約3500億港元(相當于450億美元),與2022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單獨審計的財務報表顯示的約275億美元負債相比,又增加了一大筆,且不是最終金額。
資產方面,中國恒大直接持有的資產可變現額度僅1100萬美元,附屬公司所持有的資產可變現額度約2.44億美元。
清盤令只涉及恒大母公司,旗下涉及各項目的子公司都是獨立法人,但附屬公司所持有的資產所有權為多層嵌套,還涉及外部債權,不同的管轄地,回籠資金很難。
前面我們說過,恒大是內地在香港的上市公司,而兩地在償債的優先次序上會有一些差別。
不管是適用內地的原則,還是香港的原則,普通債權人和股東都排在最后。
恒大早就是資不抵債的狀態了,資產償付可能到不了普通債權人這一步,股東就更加,基本上損失慘重。
排在最先的是購房者的權益。
2023年開始實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商品房消費權利保護問題的批復》已經明確,商品房購房者在債權人順位上擁有超級優先權,所以購房者的權益會被優先保護。
在保交樓背景下,大概是能交房的花就收房子,沒辦法交房的就退房款,相對來說比較有保障。
恒大帶來的深痛教訓,也是對粗放型、高負債發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也在警示我們發展必須建立在風險可控和可持續的基礎上。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