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能源網獲悉,9月2日,中來股份(SZ:300393)發布公告稱,曹路申請辭去董事長、董事等職務,辭職后,將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中來股份表示,曹路離職是因為年齡原因。資料顯示,曹路1965年生人,今年60歲。而在今年2月,中來旗下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也發生變更,由謝建軍變更為季曉紅。
“兵荒馬亂”的光伏行業,人事變動成為行業最真實的一面。據統計,在行業寒冬的沖擊下,有超過15萬光伏人失業,降薪、裁員、停工……司空見慣到讓人麻木。即使是那些拿著高薪的高管們,主動辭職或是被動離職的也屢見不鮮。
華夏能源網粗略統計,今年以來,光伏行業有超過50名高管辭職或離職,共涉及33家光伏上市公司,涵蓋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董事、董秘等核心高管。其中,僅董事長、總經理級別的辭職人數就達到31人。
跨界企業和病弱老廠是“重災區”
華夏能源網統計發現,處于困境中的“跨界”企業和光伏老廠“一二把”手離職的比例極高,尤其是“跨界”企業更為明顯。
例如,從余熱發電“跨界”光伏、至今已連續虧損五年半的聆達股份(SZ:300125),其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明圣、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林志煌已于今年5、6月份雙雙辭職,且不再擔任聆達股份及子公司任何職務。
由服裝企業“跨界”光伏兩年的棒杰股份(SZ:002634),因揚州10GW高效光伏組件及研發中心項目和江山高效光伏電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兩個項目宣告終止,光伏夢碎,董事長陳劍嵩、總經理楊軍也于近期先后辭職。
此外,沐邦高科(SH:603398)總經理郭俊華、寶馨科技(SZ:002514)副董事長兼總裁何德勇、泉為科技(SZ:300716)副總經理兼董秘關欣等“跨界”企業核心高管也傳出辭職或離職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跨界”企業高管多宣稱以個人、年齡等原因辭職,并未提及與業務相關。這也基本是慣用說辭,給自己也給公司留下體面,“做人留一線,江湖好見面”。
面對光伏業務的慘敗,大多“跨界”企業已經無奈放手,但仍有少數還在咬牙堅持,在用人上自然是能省則省。比如華民股份(SZ:300345),2024年12月夏宇辭去總經理僅擔任董秘,公司同時聘任了周丹做總裁。
8個多月后,8月27日,華民股份又公告,夏宇辭去董事會秘書職務。于是,周丹又“一肩挑”,被聘為了新任董秘。周丹此前曾任通威集團光伏投資負責人、通威太陽能CFO、董事長兼CEO,還在安徽華晟新能源擔任過CEO,是妥妥的“光伏老將”。
還有一類企業,本身有一定知名度,在遭遇資金鏈斷裂、破產等困境后被國資接盤。這些光伏企業的核心高管就沒那么幸運了,大多都在企業整合中被動離職。
例如潤陽股份、中利集團(SZ:002309)、無錫尚德、中來股份,相繼被江蘇、廈門、浙江等地方國資接盤或托管。相應的,企業一把手崗位也由地方國資派人來接替。
具體來看,建發股份(SH:600153)副總經理、黨委委員許加納接任中利集團董事長,前任董事長王偉峰(中利創始人王柏興之子)被迫出局;新任無錫尚德新任董事長的黃昶,也是來自托管方廈門建發集團,前任董事長武飛則與尚德分道揚鑣;潤陽股份新董事長亦由大股東悅達集團董事長張乃文兼任,原董事長陶龍忠主動降職為總經理,原潤陽股份總裁唐駿未能在悅達入主后管理體系中找到合適位置,而不得不離職。
光伏龍頭企業高管變動一樣很多
今年以來,隆基綠能(SH:601012)、天合光能(SH:688599)、晶科能源(SH:688223)、晶澳科技(SZ:002459)以及TCL中環(SZ:002129)等龍頭企業也均有高管離職或職務變動。
最轟動的人事變動,是5月下旬隆基創始人、總經理李振國主動辭去隆基綠能董事、總經理及法定代表人職務。辭任總經理后,李振國全身心回歸科研一線,僅擔任公司研究院院長、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術官,帶領團隊聚焦光伏前沿技術攻關。
另一家光伏龍頭晶澳科技的人事變動相對低調,但涉及多名核心骨干。
據媒體報道,8月份,晶澳科技光伏與儲能BG (業務群)總裁祝道誠已經離職。除此之外,晶澳科技副總裁李棟、副總經理和董事會秘書武廷棟、晶澳科技中國區分銷業務部部長曾海等也在今年辭職。四人中,除武廷棟轉任晶澳科技業務崗位外,其余三人均已離開晶澳。
這四位高管均是在晶澳工作十余年的老人,在晶澳的發展壯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棟和武廷棟都曾是晶澳的核心職業經理人。祝道誠曾任晶澳科技副總裁、全球市場營銷中心總經理以及海南晶澳光伏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今年7月,海南晶澳公司法人已變更為郭亞菲)。曾海曾任晶澳科技中國區分布式總經理,多次帶領團隊奪得行業銷量桂冠,創造百億元的年銷售額。
從晶澳離職后,李棟選擇了自主創業——如今他是同輝能源總經理兼創始人。而曾海,則跳槽至一家光儲龍頭企業。
天合光能今年亦有多名高管離職、調整。3月,子公司天合富家總裁張兵離職;7月,丁華章辭去天合光能公司副總經理一職。張兵離開天合,丁華章則被調往天合富家任董事,副總經理。
高管離職事件同樣發生在晶科科技身上。年初,晶科科技(SH:601778)董事會收到總經理王洪、副總經理余俏琦的辭職申請,辭職原因分別為個人原因和年齡原因。
硅片龍頭TCL中環則因董秘變動引起資本市場關注。前任董秘秦世龍于去年11月底跳槽晶澳,今年2月TCL中環任命胡偉為董秘。8月29日,胡偉因個人原因請辭,公司聘任了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李麗娜接替董秘。
結語:寒冬也是最好的播種季節
在當前光伏行業這輪大洗牌中,無論龍頭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均背負著巨大壓力。
近期公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通威、TCL中環、天合、晶科、隆基、晶澳六大龍頭企業虧損了201.73億元,行業寒冬的殘酷程度可見一班。那些實力弱小的二三線企業以及“跨界”新秀,如無國資或其他力量的支持,基本已被淘汰。
行業波折不斷,人事變動必然頻繁。華夏能源網認為,對于這些人事變動,要盡量以平常心視之。畢竟,寒冬期及時的瘦身,要遠比大家一起餓死要好。對企業來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有活下去才會有明天。
當然,對光伏企業來說,裁員降本不是最終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寒冬期做好人事布局和組織調整,為行業重回增長做好準備。冬天是最好的播種季節,善于耕耘、精于育苗的企業必將收獲最美的春天。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