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港區: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 奏響向海圖強新樂章

鐵山港區: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 奏響向海圖強新樂章
2025年09月10日 17:57 桂桂有話說

近年來,鐵山港區依托區位、通道、政策等硬核優勢,順乘“一帶一路”建設時代東風,精準把握“時”與“勢”,聚焦“新”與“質”,緊緊抓住向海圖強、開放發展這一“牛鼻子”,堅持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并重,切實把發展優勢、發展機遇轉化為構建現代臨港產業體系的強大動能,聚焦強鏈延鏈補鏈加強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實施更為主動的對外開放策略,著力建設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北海片區)鐵山港啟動區及鐵山港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不斷奏響鐵山港區向海圖強新樂章。

內聯外暢?加快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

6月19日,隨著嘹亮的汽笛聲,位于鐵山港北暮作業區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北海聯運中心迎來首趟進站列車。作為鐵山港區首個鐵路專用線入園集裝箱貨運樞紐綜合貨運站,該中心正式運營,是該區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深化“兩灣”聯動的重要舉措。至此,鐵山港區已建成4束8條鐵路專線,遠期年貨運能力將超2000萬噸,對促進國內外貨物高效集散、快速流通、優化成本意義重大。

路聯八方,港通四海。鐵山港區“港口”建設蹄疾步穩。作為自治區西部陸海新通道港航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總投資25.71億元的鐵山港北暮作業區南4號、南5號泊位工程按下快進鍵;北暮作業區7至10號、石頭埠作業區8至9號、20萬噸級航道項目也正加快建設……

天高水闊,水陸并進,舳艫相接,商貿繁忙。珠城東畔,一個絲路要津從灘涂而來活力迸發,一座開放現代港城加速崛起。放眼望去,海鐵聯運班列呼嘯而過,巨型吊橋長臂揮舞,萬噸巨輪接連靠泊……一聲聲汽笛轟鳴、一趟趟車來貨往、一次次奮楫揚帆,“港鐵公管”多式聯運樞紐勾勒出鐵山港區內聯外暢的澎湃脈動,也鑄就鐵山港區“向海圖強?開放發展”的內核與基因。一組數據有力印證鐵山港區聯通世界的速度和決心,2019年至2023年,鐵山港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平均增長率達到28.67%。

向海開放,關鍵在“聯通”。目前,鐵山港區正加快以構建“暢通高效、內外循環”的多式聯運體系為主線,以強化基礎設施聯通、服務規則聯通、信息數據聯通為突破口,不斷提高多式聯運發展水平,“港鐵公管”等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完善。目前,鐵山港公用碼頭建成泊位6個,最大靠泊能力為15萬噸級,實現15萬噸級船舶常態化接卸,港口貨物吞吐量從2017年的1855.54萬噸增長至2023年的3425.75萬噸,年均增長10.76%,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從2017年的16.07萬標箱增長至74.54萬標箱,年均增長29.14%。年鐵路發運量約780萬噸。全區公路里程達561.521公里,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物流企業達200多家。

產業賦能?夯實向海圖強根基

6月5日,裝載60噸北港不銹鋼熱軋卷的集裝箱從北海鐵山港(臨海)工業區出發,經海陸聯運順利抵達越南胡志明市。據悉,這是北港新材料繼突破西南、西北、華北區域市場后,成功簽下的首筆出口東盟訂單,標志著北港不銹鋼正式開啟與東盟市場接軌的新征程。

北港不銹鋼首發東盟市場,是鐵山港區主動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服務國家“雙循環”戰略的務實之舉和生動實踐。

向海開放,根本在“產業”。鐵山港區始終把壯大產業作為強區之基、富民之要,把向海開放發展的著力點放在臨港產業上,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努力打造全產業鏈條的臨港產業集群,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做強總量,夯實“內聯外通”的產業基礎。同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行動、“雙百雙新”產業項目,加快打造廣西特鋼新材料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協同創新平臺,以新質生產力持續催生開放發展新動能。目前,鐵山港區構建了以綠色化工、金屬新材料、高端紙業、硅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產業為主導,生態鋁、海工裝備產業齊頭并進的“5+2”臨港產業集群。2023年,五大主導產業完成產值1641.4億元、增長7.9%,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94.9%,總量穩居全市第一。鐵山港區繼2022年后,再次上榜“中國工業百強區”,位列第82位,排名上升14位。

向海開放,共贏在“生態”,鐵山港區堅持以營商生態之優,促高質量發展之進,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向海開放發展的“頭號工程”。通過健全項目大幫辦服務中心服務功能,持續強化要素保障;設立工業區企業服務大廳,舉辦“企業家日”活動等,主動向企業問需解難;推動外貿企業1小時內辦理接單、稅費處理等流程;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廣開辦企業“掌上辦”,全覆蓋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便民服務等多舉措,打造營商環境好“口碑”,擴大開放的“朋友圈”。2023年,鐵山港區新登記在業市場主體1964家、增長33.2%。近幾年來,鐵山港區營商環境始終保持全區前列。

加速開放?構筑雙向開放新高地

6月20日,鐵山港區石頭埠作業區2號泊位通過自治區級對外開放驗收,僅用時36天,刷新廣西區域碼頭口岸開放驗收紀錄。該泊位的對外開放有助于滿足腹地進出口企業需求,更好地服務“港貨出海”。“2號泊位正式開放后,進口煤炭無需中轉,可直接靠泊運送到企業,按照一年100萬噸進口煤炭的需求,一年能節約5000萬元的成本。”國能廣投北海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勇說。

在加快打通開放發展“任督二脈”,助推經貿往來加速擴大的同時,鐵山港區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推動“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加速實施。去年,鐵山港區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對接企業150批次,外出對接企業160家,吸引客商來訪考察103批次,全年簽約項目43個,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33.78億元,同比增長27.9%。

此外,該區深化拓展各領域合作,積極參與組織經貿交流活動,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簽訂合作協議,承辦“石化化工行業發展趨勢展望”論壇、“2023亞洲煉油和化工科技大會”、“2024年廣西金風新能源產業聯盟大會”等大型活動16場,簽約引進優質項目一批,并與連云港經開區建立共建“雙飛地”園區戰略合作初見成效,儲備了一批優質在談項目。大力實施RCEP出海計劃,北海優勢特色農食產品面向RCEP成員國出口持續擴大。

2024年,作為向海開放的先行者,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的鐵山港區迎來建區30周年,曾經北海城區東部的一片沿海灘涂,如今蛻變成欣欣向榮的開放新高地、北海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強引擎”,向海開放的實績不斷創造躍升。2021年獲最佳吸引外資獎和外貿表現突出獎。2022年,成功入選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2023年獲批首批廣西向海經濟發展示范園區。2024年上半年,工業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879.92億元,同比增長6.5%,2024年上半年工業區固投完成84.91億元,同比增長46.4%。(羅遠燕 周芳如)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