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8 月 23 日,這套由中核四川環保研發的 "靈動系列" 核心裝備圓滿完成 336 小時連續熱態試驗,各項性能指標全部達標,標志著我國核環保產業裝備制造邁入模塊化、體系化發展的新階段。
這不僅是一項技術突破,更是核環保領域自主創新的范式革命,為我國核設施退役及放射性廢物處理提供了安全、高效、靈活的國產化解決方案。
技術突破:模塊化設計與智能安全的完美融合
該裝置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其革命性的技術創新上。采用集裝箱一體化設計,將上料、焚燒、凈化、監測和遠程控制等全流程功能高度集成,實現了 30~50kg/h 的廢物處理能力和≥20:1 的減重比,能高效處理棉織物、塑料、廢油等各類低放可燃廢物。
這一處理效率意味著一座中等規模的核設施退役過程中產生的可燃低放廢物,可在短時間內得到安全處置,大幅縮短了退役周期。
過氧焚燒 + 多級凈化的核心工藝是其技術靈魂。與傳統焚燒技術相比,過氧焚燒工藝通過優化焚燒燃盡系統,使燃燒更充分徹底,配合集成化尾氣處理工藝,確保了流出物全面達標。監測數據顯示,其二噁英、顆粒物、二氧化硫等非放氣態流出物指標均優于國家標準,配套的廢水處理系統更實現了放射性廢水 "零排放"。
這一成果嚴格遵循了 EJ/T 20030-2012《低水平放射性可燃固體廢物熱解焚燒系統設計準則》要求,在燃燒效率、熱灼減率等關鍵指標上均達到行業高標準。
智能安全系統構成了裝置的另一道堅實屏障。配備的先進智能監測與遠程控制系統可實時監測氣溶膠、煙氣等污染物濃度,結合自動化上料與遠程電控操作艙,構建起全天候 "無人化作業" 安全屏障。
這種設計不僅降低了操作人員的輻射暴露風險,更通過實時數據傳輸和智能調控,確保了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完全符合 HAD 401/03 規定的核安全要求。
產業價值:樂高模式重塑核環保裝備生態
該裝置的成功研發直擊核環保產業的痛點。傳統低放廢物焚燒設施普遍存在建設周期長、成本高、靈活性不足等問題,而這套移動式裝置首創的 "靈活搭配、即到即用" 的 "樂高" 運管模式,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作為中核四川環保 "靈動系列" 退役治理移動裝備的核心產品,它能與分揀、整備、去污、減容等 11 套設備形成模塊化裝備矩陣,實現一周內快速異地部署。
這種模塊化思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效率提升。據行業測算,傳統固定式焚燒設施的建設周期通常需要 2-3 年,而采用模塊化部署的該裝置可將項目周期縮短 80% 以上,同時大幅降低初期投入成本。
對于核設施退役這種時間緊、任務重的工程而言,這種快速響應能力意味著可以及時控制污染擴散,降低環境風險。
裝置的成功熱試也完善了我國放射性廢物治理體系。長期以來,我國核設施場址退役治理在低放可燃廢物處理環節存在技術路線閉環的空白,而這套裝置嚴格契合國家 "區域處理、集中處置" 政策要求,填補了這一關鍵缺口。
中核集團作為研發主體,通過國產化技術突破,打破了國外在高端核環保裝備領域的壟斷,為我國核環保產業裝備自主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更宏觀的視角看,這套裝置的成功是我國核技術民用化的又一典范。它證明了核技術不僅能用于能源生產,更能通過創新應用解決環保難題,實現 "化害為利"。
在全球核環保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國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了關鍵裝備的突破,為參與全球核治理和技術標準制定贏得了話語權。
國內首套移動式低放可燃廢物過氧焚燒裝置的成功熱試,猶如為核環保產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它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成果,更是我國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彰顯了我國在核環保領域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隨著這套裝置的推廣應用,我國核廢物處理能力和水平將邁上新臺階,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