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在國際油價震蕩下行、能源市場復雜多變的 2025 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強勁的創新驅動力和精準的戰略布局,實現了經營業績的高位運行。面對布倫特原油均價同比下跌 14.5% 的不利市場環境,公司仍實現營業收入 1.45 萬億元,歸母凈利潤 840.07 億元,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和核心競爭力。
創新驅動戰略引領業績韌性增長
中國石油將創新置于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形成了 "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綠色低碳" 五大發展戰略和 "人才強企、提質增效、低成本發展、文化引領、數智石油" 五大戰略舉措的立體化發展體系。2025 年上半年,這一戰略布局在業績上得到充分印證 —— 盡管受國際油價同比下降 15% 的不利影響,公司凈利潤降幅(5.4%)遠低于油價跌幅,業績表現顯著優于市場預期。
研發投入的持續加碼為創新驅動提供了物質基礎。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達 98.99 億元,同比增長 2.51%,重點投向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關鍵領域。在專利成果方面,截至 2025 年 9 月初,公司年內已獲得發明專利授權 875 個,雖然數量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專利質量和轉化效率顯著提升,特別是在頁巖油開發、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數智化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突破。
創新驅動的成效更直觀體現在經營質量的提升上。公司自由現金流達到 1122.8 億元,同比增長 11.5%,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顯示出創新引領下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增強。同時,公司繼續保持穩定的分紅政策,決定派發 2025 年中期股息每股 0.22 元,派息額達 402.6 億元,以實際行動回報投資者,彰顯了對自身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勘探開發技術突破實現 "以量補價"
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成為公司抵御油價波動的 "壓艙石"。2025 年上半年,中國石油油氣當量產量達到 9.24 億桶,同比增長 2.0%,其中天然氣產量增長 4.7%,油氣當量產量和天然氣產量均創歷史同期新高,通過 "以量補價" 有效對沖了油價下跌的影響。
頁巖油開發技術的重大突破尤為引人注目。在新疆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最高日產量首次突破 5000 噸,創下歷史新高。更為難得的是,在瑪北頁巖油這一全球埋藏最深(普遍超 4500 米)、地質條件最復雜的頁巖油藏開發中,科研人員創新采用 "大鉆壓" 鉆井技術和強剛性穩斜鉆具組合,將 2000 米水平段鉆井周期縮短至 87 天,較鄰井縮短 133 天,較首口試驗井縮短 24 天,攻克了 "深埋、高硬、高壓" 的世界級開發難題。這一技術創新不僅刷新了超深層頁巖油高效開發的行業標準,更使瑪北頁巖油成為公司重要的產量增長點。
深地勘探領域同樣取得歷史性突破。2025 年 2 月,中國石油深地塔科 1 井于地下 10910 米處完鉆,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并全球首次在陸地萬米深層鉆探發現油氣顯示,為全球能源開發開辟了新領域,也為公司未來資源接替奠定了基礎。在天然氣開發方面,大吉煤巖氣田年產能突破 25 億立方米,進一步優化了公司的能源生產結構。
技術創新帶來的不僅是產量增長,更有效降低了開發成本。通過持續的技術攻關和工藝優化,公司單位油氣操作成本降至 10.14 美元 / 桶,較上年同期的 11.03 美元 / 桶下降 8.1%,在國際油價下行周期中顯著擴大了毛利空間,充分體現了科技創新對成本控制的支撐作用。
數智化轉型重構生產經營體系
中國石油大力實施 "數智石油" 戰略舉措,推進數智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實現了全產業鏈效率效能的持續提升。這一轉型不僅改變了傳統的生產運營模式,更成為提質增效的重要引擎,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長慶油田的數字化轉型成果堪稱典范。作為全國首批、中國石油首家獲得數字化轉型成熟度國家標準 "四級" 認證的企業,長慶油田建成了國內最大規模的油氣生產物聯網系統,實現了 10 萬余口油氣水井和 2500 余座場站的數字化全覆蓋,油水井、場站數字化覆蓋率均達 100%。通過數據自動采集、工況自動診斷、遠程集中監控、現場智能巡檢、生產智能優化的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長慶油田在 2007 年至 2023 年間實現油氣產量當量增長 2 倍多、油氣水井數增長 300%的同時,用工總量保持不增,人均勞動生產率翻了一番,充分體現了數智化轉型的巨大價值。
數智化技術的深度應用重構了生產管理模式。長慶油田構建的 "大調度、大集中、大監控" 模式,使 5 家單位實現廠級集中監控,55 個作業區實現直管井站 "兩級監控",完成了從 "人控" 到 "數控"、從 "手動" 到 "智動" 的全面升級。自主研發的大型一體化油氣藏研究與決策支持系統(RDMS)整合了地震、鉆井、測井等海量數據,為科研人員提供了精準的油氣藏 "全景圖",使復雜的勘探研究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在經營管理領域,數智化轉型同樣成效顯著。通過生產經營財務全流程線上融合貫通,打破了傳統的 "信息孤島",使財務、采購、招標等 3 萬余項業務模塊信息高效流轉。業務協同辦公平臺優化了近 4000 個審批流程,最短審批時長僅 2 小時 19 分鐘,平均審批時長縮短至 2.1 天,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頁巖油開發公司通過構建地上地下一體化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將百萬噸用工數量控制在 300 人以內,彰顯出數智賦能對生產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新能源與綠色轉型開辟增長新曲線
中國石油積極響應國家 "雙碳" 目標,將綠色低碳納入公司戰略體系,加快向 "油氣熱電氫" 和 "煉化生精材" 的綜合性國際能源與化工公司轉型,新能源新材料業務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25 年上半年,公司在新能源領域持續提速,"風光" 發電量累計實現 36.9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70.0%,新能源業務跑出了 "加速度"。
在新能源項目建設方面,多個重點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年初,公司在運最大整裝光伏項目 —— 塔里木油田上庫光伏項目成功并網發電,預計每年可提供 21 億千瓦時清潔電力;公司單體規模最大風電場 —— 吉林油田昂格風電場高效運營,從去年 9 月正式投產到今年 2 月,上網電量已突破 3 億千瓦時。這些項目的順利推進,不僅優化了公司的能源生產結構,更積累了寶貴的新能源項目開發運營經驗。
CCUS(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全產業鏈協同推進成為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2025 年上半年,吉林石化 — 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新疆油田 100 萬噸碳捕集一體化示范項目開工建設,累計注入二氧化碳 130.5 萬噸用于驅油與封存,全產業鏈協同效應初步顯現。更值得關注的是,吉林油田 CCUS 技術成功走出國門,其承擔的《印度尼西亞佳步區塊 Gemah 油田二氧化碳驅可行性研究》項目獲得 20.2 萬美元合同款,成為中國石油首個實現 CCUS 技術國際創效的項目,標志著公司綠色技術獲得國際認可。
新材料業務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成為煉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成果。通過優化原油資源配置,動態調整產品結構,加大新產品新材料研發力度,公司新材料產量連續三年保持 50% 以上高速增長,2025 年上半年生產新材料 166.5 萬噸,同比增長 54.9%。同時,乙烯產量、化工品銷量等指標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保稅船用燃料油、石蠟等產品市場份額保持領先,彰顯了公司在高端化工產品領域的競爭優勢。
市場攻堅與成本控制筑牢發展根基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國石油通過創新營銷模式和強化成本控制,進一步夯實了盈利基礎。在成品油市場需求同比下降 3% 至 4% 的整體環境下,公司通過分品種、分區域、分客戶制定差異化營銷策略,實現國內成品油銷量逆勢增長 0.3%,其中煤油、柴油銷量分別增長 3.8% 和 2.9%,成品油市場份額提升 1.5 個百分點,展現了強大的市場調控能力。
天然氣銷售業務實現量效雙升,成為業績增長的穩定器。公司持續優化天然氣資源池結構和綜合采購成本,積極拓展直銷客戶和工業客戶,提升高效市場、高端客戶銷量占比。上半年國內銷售天然氣 1197.7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4.2%,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市場份額提高 2.1 個百分點;天然氣銷售業務實現經營利潤 186.3 億元,同比增長 10.8%,為公司業績提供了重要支撐。
傳統加油站的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正從傳統能源加油站向油氣氫電綜合能源站轉變,上半年車用 LNG 加注量同比增長 59%,充換電量同比增長 213%,非油業務利潤增長 5.5%,多元化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同時,通過嚴格控制營銷成本,噸油營銷成本同比下降 0.3%,實現了銷量增長與成本優化的協同發展。
煉油業務在行業周期磨底階段展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上半年原油加工量 6.9 億桶,同比增長 0.1%,創歷史同期新高。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成品油產量下降 0.9%,汽柴油收率下降 1.4 個百分點,煤油產量增長 7.6%,適應了市場需求變化。成本控制方面成效顯著,煉油單位現金加工成本同比下降 2.2%,在原材料價格波動的環境下保持了盈利穩定性。
中國石油 2025 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充分印證了創新驅動對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作用。在國際油價大幅波動的背景下,公司通過勘探開發技術突破實現產量增長,借助數智化轉型提升運營效率,依托新能源新材料拓展增長空間,依靠市場攻堅和成本控制夯實盈利基礎,構建起多維度、立體化的競爭優勢,實現了經營業績的高位運行。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