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東送,云南累計外送電量突破2萬億千瓦時

西電東送,云南累計外送電量突破2萬億千瓦時
2025年09月02日 08:36 全國商報聯合會

中國經濟報導:1993 年 8 月,滇東高原的魯布革水電站通過 220 千伏線路向廣東輸送第一度 “云電”,開啟了中國西電東送的南通道征程。32 年后的 2025 年 8 月,這一偉大工程迎來歷史性時刻 —— 云南累計外送電量突破 2 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為東部地區點亮 4 億家庭三年的用電需求,或替代燃燒 6.65 億噸標準煤產生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17.28 億噸,相當于種植 95 億棵樹構建的碳匯森林。這組震撼數據背后,是中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戰略成功,更是綠色發展理念跨越千山萬水的實踐見證。

從季節性送電到能源大動脈:三十年跨越式發展

云南 “西電東送” 的發展史堪稱一部中國電力工業的創新史詩。1993 年啟動時,僅能通過魯布革電廠向廣東輸送季節性富余電力 60 萬千瓦,如同一條山間小溪滋養遠方;而今,通過 10 條跨省區直流輸變電通道,最遠輸電距離超過 1400 千米,送電能力已飆升至 4220 萬千瓦,形成奔騰不息的 “電力長江”。這條能源大動脈的擴張軌跡清晰可見:“十五” 期間送電規模從 60 萬千瓦增長到 90 萬千瓦;“十一五” 躍升至 780 萬千瓦;“十二五” 隨著糯扎渡、溪洛渡直流投產,送電廣東規模突破 1850 萬千瓦;2020 年 6 月累計送電量突破 1 萬億千瓦時,而實現第二個萬億僅用了五年時間。

這種跨越式發展背后是電網建設的技術突破。云南已建成 “四橫四縱一中心” 的 500 千伏主網架,成為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特性最復雜、電力最綠色的省級異步送端大電網。從世界第一條 ±800 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云廣直流)到中國首個超高壓長距離的海南聯網工程,再到攻克高海拔地震難題的滇西北直流工程,一系列 “大國重器” 構成了西電東送的物理骨架。2024 年,云南西電東送年送電量首超 160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9%,創下歷史新高,彰顯出這一能源通道的強勁活力。

綠色能源的多元協同:從水電獨唱到風光水火儲共舞

在 2 萬億千瓦時的 “綠色電量” 中,水電始終是絕對主力。云南水電裝機已達 8360.36 萬千瓦,規模躍居全國第二位,瀾滄江中下游 11 座大型水電站構成的 “水風光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僅 2024 年 1 至 9 月發電量就超 770 億千瓦時。但更值得關注的是能源結構的多元化演進:截至 2024 年底,云南新能源裝機已突破 5000 萬千瓦大關,占統調發電裝機比例達 36%,光伏、風電裝機均超過火電,成為云南第二、第三大電源。這種多元結構使西電東送的清潔屬性更加穩固,2024 年 7 月單月送電量中清潔電量占比約 85%。

面對水電來水 “來得早、退得快,前多后少、陡漲陡落” 的天然特性,云南構建了一套智慧調度體系。2024 年一季度遭遇嚴重干旱時,通過 42 架次飛機增雨作業和 2919 點次地面增雨作業促進水電增發,同時讓統調火電機組應開盡開,火電、新能源合計增發電量 133.1 億千瓦時。富民、祿豐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永仁獨立共享儲能示范項目投入運行,更讓 “風光水火儲” 多能互補成為現實,支撐水電和新能源發電利用率均保持在 99% 以上。這種動態平衡能力,使云南在保障省內 2788 億千瓦時用電需求的同時,仍能實現大規模外送。

區域協同的價值重構:西部資源與東部發展的雙贏格局

2 萬億千瓦時綠色電力的跨區域流動,重塑了中國經濟地理的能源維度。在受電端,廣東省每 6 千瓦時電量中就有 1 千瓦時來自云南,2023 年底數據顯示云南已累計向廣東、廣西分別送電 2.73 萬億和 0.36 萬億千瓦時,占兩省區用電總量的 25% 和 13%。這些清潔電力不僅支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騰飛,更直接推動東部地區能源結構轉型,為 “廣東藍” 的持續綻放提供了電力保障。

對云南而言,西電東送實現了從資源優勢到經濟優勢的轉化。能源產業已成為云南第一支柱產業,2024 年電力行業增加值增長 12.0%,南方電網云南電網公司全年售電量歷史性突破 4000 億千瓦時大關。更深遠的意義在于發展模式的革新:通過電力外送,云南避免了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省內單位用電量碳排放全國最低,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這種雙贏格局還在不斷擴展,云南電力已覆蓋廣東、廣西、上海、浙江、海南五省區,成為全國西電東送規模最大的省份。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