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現在不少人買基金,還跟開盲盒似的——看著排行榜上哪個漲得猛就沖進去,結果沒倆月就栽了跟頭,回頭還一臉懵:“明明去年是冠軍基,怎么我一買就不行了?”
今天幫主鄭重就用我20年跑財經、做中長線投資的經驗,跟大家嘮點實在的。不整虛的,就說怎么挑一只真正能拿得住的基金。
首先,觀念得先扭過來:別死盯著“最近一年漲多少”。短期漲得猛的,未必能持續。咱買基金,第一看的是“人”——也就是基金經理。關鍵不是某一年他多厲害,是看他能不能“扛得住跌”。比如市場差的時候,他管的基金回撤是不是比別人小?2022年很多基金跌了30%以上,但有的經理就能控制在20%以內,這種就值得留意。還要看他三五年下來的業績穩不穩,風格有沒有漂移——嘴上說“價值投資”,結果持倉全是熱門小盤股,這種直接pass。
再說基金本身。別光聽名字高大上,“科技創新”“消費升級”啥的,你得打開持倉看看,到底投的是什么。如果他叫“科技基”卻重倉白酒,邏輯就說不通。持倉得和基金經理說的風格對得上,這才是底層邏輯。另外,別盲目買新基金。老基金有歷史業績可查——漲怎么漲的,跌怎么扛的,清清楚楚;新基金全靠講故事,你沒必要去當試驗品。
我做了20年財經,見過太多人把基金當股票炒:賺一點就跑,虧了卻死拿。真正中長線投資,恰恰應該反過來——一旦選定了靠譜的基金,就要給它時間。基金經理穩定,邏輯清晰,即便短期漲得慢,拿著兩三年以上,反而比頻繁換手賺錢更踏實。
最后幫主說句真心話:挑基金,不是找每年都能翻倍的“神話基”,而是找一個“能陪你長遠走下去的搭檔”。不求暴漲,但求穩穩跟著市場走、不翻車。如果你之前總是踩坑,不妨換一個思路:別追短期漲幅,多看經理實力、持倉邏輯,從“挑漲得快的”變成“選拿得住的”。慢慢你就會發現,投資這條路,穩,才是真的贏。
以后咱再慢慢聊操作細節。基金這事,歡迎隨時找我嘮。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