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每兩件黃金飾品就有一件從深圳水貝流出,這里本該是金燦燦的財富聚集地??勺罱簧偕虘舳自诳帐幨幍拈T店前嘆氣——金價半年漲了120多塊,9月19日飆到835元/克的高位,本該賺錢的金料商卻卷著定金跑路了。這就奇了,黃金漲價商家為啥反而跑路?那些聽起來挺穩妥的“鎖價交易”,怎么就成了催命符?
要弄明白這事兒,得先說說水貝的“鎖價”規矩。本來這是個好發明:下游商戶怕金價漲,先付筆定金把價格鎖定,就像點外賣先付錢留菜,商家7天內交貨就行。正規玩法里,金料商收了定金會立刻在期貨市場做對沖,好比給這筆交易買保險,不管金價怎么跳,都能穩賺個服務費。但這次爆雷的粵寶鑫這些商家,把保險扔了改成了賭桌——他們收了錢根本不做對沖,揣著定金賭金價會跌,等跌了再低價進貨交差,賺中間的差價。
可今年的金價偏偏瘋漲,就像一桌人賭大小全押了大,骰子卻連開十把小。金料商780元/克時接的單,到交貨時得835元/克進貨,每克虧55元,10公斤訂單就虧55萬。更要命的是他們還加了高杠桿,散戶和小商戶只要付2.4%的定金就能鎖價,相當于用2萬定金撬動80萬的黃金交易。這哪是做買賣?分明是拿客戶的錢開了個“黃金賭場”,賭對了盆滿缽滿,賭輸了就卷錢跑路。現在粵寶鑫的維權群里已經有458人,老板談廣至今不見蹤影,君豪的老板干脆直接自首了。
這背后藏著水貝多年的灰色潛規則。按理說回收的黃金都該進上海黃金交易所正規流程,但不少料商把提純后的黃金在場外直接流通,沒發票沒監管,成本低了卻埋下大雷。加上羅湖剛推行“無感監管”,對信用好的企業減少檢查,可能讓這些“賭徒商家”更沒人盯梢??煞ㄔ涸缇驼f了,這種場外對賭算非法期貨交易,真出事了投資者最多能拿回來七成損失。
說到底,這次爆雷不是黃金的錯,是人心的貪。鎖價交易本是防風險的盾牌,被改成了投機的刀;低定金門檻本該方便小商戶,卻成了放大風險的杠桿。在水貝這個日均流轉數噸黃金的地方,永遠有人想走捷徑賺快錢。但老話說得好,黃金能保值,可賭徒從來沒有未來。下次再遇到“低定金鎖金價”的好事,可得想清楚:你以為撿的是便宜,可能踩的是人家早就挖好的坑。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