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多客
來源|貝多商業&貝多財經
近日,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36.SH、03968.HK,下稱“招商銀行”)發布了2025年中報,對外交出了一份凈利潤增幅轉正微增,但營業收入依舊同比下滑的答卷,整體業績表現稱得上一句“喜憂參半”。
其中,拖累招商銀行總收入的主因是其同比下滑6.73%的非利息凈收入。該行在財報中透露,由于信用卡交易量下降,且與信用卡業務有關的核心指標都出現了回落,其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結算與清算手續費收入均有所減少。
而在不久前,招商銀行還曾因經典版白金信用卡的年費規則變化,在業內引發不小的爭議。這場新用戶望而卻步、老用戶直呼“被套路”的風波背后,暗藏著傳統信用卡業務在互聯網消費金融崛起沖擊下的轉型陣痛。
正如招商銀行行長王良所言,辦銀行是馬拉松比賽,不是百米沖刺,不能用跑百米沖刺的速度來跑馬拉松,必須堅持長期主義。在宏觀經濟與市場轉型的諸多變局下,這家頭部股份行該如何守住“牌桌”地位、重塑增長曲線?
一、利潤逆勢增長,息差壓力猶存
截至2025年6月末,招商銀行的資產總額為12.67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4.16%;貸款與墊款總額、存款總額分別為7.12萬億元和9.42萬億元,亦較上年末穩定增長,繼續以規模優勢在上市股份行中扛起“領跑者”大旗。
2025年上半年,招商銀行的歸母凈利潤為749.30億元,同比微增0.25%,不僅高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同期商業銀行-1.2%的凈利潤增速,還在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08%的基礎上,實現了由承壓到向好的轉身。
在凈利潤同比增速轉正的好消息下,招商銀行首度開啟了中期分紅,計劃2025年度中期利潤分配現金分紅金額占半年度占歸母凈利潤的35%,即約262.26億元,分配現金分紅時間為2026年1月至2月之間。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在2025年中期業績說明會上稱,該行二季度經營情況已明顯好于一季度,并在分析三季度和下半年整體情況后表示,相信該行會實現穩中求進,逐季向好的發展態勢,力爭實現年初確定的預算目標。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招商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已實現“翻身”,但貸款重定價帶來的息差壓力依舊不小。截至6月末,該行的凈利息收益率為1.88%,同比下滑0.12個百分點;凈利差為1.79%,亦下滑0.09個百分點。
同時,招商銀行的計息負債年化平均成本率1.35%,同比下滑0.37個百分點;生息資產年化平均收益率為3.14%,下滑0.46個百分點,直接導致該行2025年上半年的利息收入降至1770.14億元,降幅約為5.84%。
在業績會上,招商銀行副行長、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彭家文用“絕對水平領先、相對變化承壓”來描述息差現狀,他表示該行的凈利息收益率較全行業平均1.42%高出0.46個百分點,領先優勢明顯;但相對變化上仍面臨不少個性化壓力。
二、營收指標不振,信用卡遇瓶頸
不同于逆勢回暖的盈利表現,2025年上半年招商銀行的營業收入依舊處于承壓狀態,收入由2024年上半年的1729.45億元下滑1.72%至1699.69億元,且這已是該行連續第三年出現中期收入下降。
細究招商銀行的收入結構可知,招商銀行上半年的凈利息收入為1060.85億元,同比增長1.57%,依舊維持著穩健增長;非利息凈收入則同比下滑6.73%至638.38億元,成為拖累其總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在招商銀行的非利息凈收入構成中,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實際在上半年實現了增速同比轉正,增幅約為11.89%。但與此同時,該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結算與清算手續費收入均出現了下滑,降幅分別為16.37%和3.27%。
招商銀行在財報解釋稱,上述兩項指標的下滑主要是受信用卡交易量下降影響。具體來看,該行上半年信用卡流通卡9692.67萬張,流通戶6963.32萬戶,均較2024年末有所增長,但信用卡交易額卻同比下滑8.54%至2.02萬億元。
2025年上半年,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利息收入306.12億元,信用卡非利息收入為104.71億元,分別同比下滑4.96%、16.23%;該行信用卡類App“掌上生活”的月活躍用戶也由2024年末的4044.46萬戶降至3708.52萬戶。
事實上,招商銀行信用卡業務的衰敗早有征兆。該公司截至2022年末信用卡流通卡達到了1.03億張,流通戶7000.16萬戶,但這一數字在此后兩年均出現減少,截至2024年末該行信用卡流通卡僅剩9685.90萬張,流通戶6944.09萬戶。
不僅如此,招商銀行的信用卡交易額也由2022年的4.84萬億元降至2024年的4.42萬億元,兩年內減少約8.64%。截至2024年末該行實現信用卡利息收入643.56億元;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41.52億元,同比下滑11.30%。
更不容樂觀的是,招商銀行信用卡業務截至2025年6月末的不良貸款率雖然與2024年末持平,仍保持在1.75%,但實際遠高于該行0.93%的不良貸款水平,在信貸風險識別、評估、監測和控制方面存在不少隱憂。
三、經典產品退場,錨定高端用戶
面對信用卡增長遇阻的困局,招商銀行并非沒有采取行動,不過其權益調整策略卻在市場上引來了不小爭議。
招商銀行于7月1日發布公告稱,將自9月起對已發行的Visa雙標高端磁條卡產品進行更換,更換后產品為芯片版,并同步調整精致版白金信用卡(芯片版)產品禮遇,以及經典版白金信用卡(芯片版)年費優惠活動規則。
具體來看,精致版白金信用卡新增了每年2次300精選酒店貴賓價入住等禮遇;經典版白金信用卡則在10000永久積分兌換主卡年費、5000永久積分兌換附屬卡年費的基礎上,增加了主卡需消費滿18萬元、附屬卡消費滿10萬元的門檻。
18萬元的消費門檻讓大量經典版白金信用卡用戶措手不及,不少老用戶控訴招商銀行在未經溝通的情況下采取硬性措施“勸退”現有用戶,直呼“被銀行背刺”,一度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經典白注銷潮”。
這不禁令人疑惑,在各大銀行爭相加大信用卡開卡福利的當下,為何招商銀行會反其道而行之,以提高門檻的方式強制“趕客”?權益體系調整和分級制度實行背后,隱藏著該行的信用卡經營與維護壓力。
一方面,原有“經典白”憑借其1萬積分抵扣的低門檻,以及豐富多元的權益組合吸引了不少并不透支消費、開卡僅是為了享受服務的用戶。業內人士透露,這張卡的實際運營成本已經超出預期,成為招商銀行信用卡業務中的一塊“心病”。
另一方面,移動支付普及下互聯網消費金融體系正以其門檻低、分期靈活、開通便捷等優勢,擠壓著傳統信用卡的生存空間。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開立7.27億張,已連續四年下降。
在全行業共同面對的成本壓力下,招商銀行選擇提高年費門檻,重新篩選那批消費能力強、有透支需求的高價值用戶,以控制經營成本、提高收益質量的方式開展精細化運營,確保自己能夠“屯糧過冬”。
不過,在銀行篩選優質用戶的同時,用戶們也在挑選性價比與服務質量相得益彰的銀行。“經典白”時代落下帷幕后,招商銀行又該如何破解業績表現與用戶規模難點?
當然,作為銀行業當之無愧的典范,招商銀行定能尋找更優的解決方案。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