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背佳翻紅背后,可孚醫療尋求「A+H」上市突圍

背背佳翻紅背后,可孚醫療尋求「A+H」上市突圍
2025年09月20日 15:24 節點財經

文 / 一燈來源 / 節點財經

近日,可孚醫療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如若上市進程順利,其有望成為國內家用醫療器械行業首家“A+H”上市企業,公司希望借助港股平臺拓展全球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可孚醫療的海外收入占總營收比例仍然較低,僅為6.5%。

回顧其A股歷程,2021年10月,可孚醫療以93.09元發行價登陸創業板,募資37.24億元。但上市首日即破發,開盤跌超10%,收盤市值為142.35億元。截至最新市值約81.26億元,較行業龍頭魚躍醫療388.96億元市值存在一定差距。

此番赴港IPO,可孚醫療是否能夠有效推進全球化布局?在目前以營銷為主的模式下,能否持續打造出具備競爭力的產品,進而改善業績與二級市場表現,仍是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01 后疫情業績持續承壓,增長步伐放緩

可孚醫療2021年創業板上市時正處疫情窗口期,防疫產品帶動業績顯著提升。招股書顯示,其2019-2021年營收分別為14.62億、23.75億和22.76億元,凈利潤從1.24億躍升至4.29億。

隨著疫情消退,公司增長有所放緩。2022至2024年,可孚醫療營收分別為29.77億、28.54億和29.83億元,增速相較前期放緩。凈利潤方面,2022年和2023年分別為3億元和2.53億元,2024年小幅回升至3.12億元,但仍未恢復至2021年水平。

25H1,公司營收同比下滑4%,凈利潤下降9.7%,短期業績承壓。

財務數據表明,可孚醫療在后疫情時代仍面臨增長挑戰,需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深挖用戶痛點,減少對短期熱點的依賴,構建更具持續性的增長動力。

02 康復輔具成收入支柱,背背佳表現突出

目前,康復輔具類產品已成為可孚醫療最大的收入板塊,在2025年上半年貢獻了38.8%的營收,且毛利率高達61.99%。其中,以背背佳為代表的矯姿產品更是成為拉動增長的關鍵引擎。

背背佳最初由知名連續創業者杜國楹打造。1997年,他花費5000元買下一項“矯正坐姿”專利,并創立品牌。憑借在電視購物時代精準捕捉家長焦慮的營銷策略,背背佳迅速放量,僅一年時間就實現4.5億元銷售額,令時年25歲的杜國楹躋身億萬富翁行列。但他并未長期運營這一品牌,而是在2005年將其出售給橡果國際。

2022年4月,可孚醫療收購背背佳品牌,對其展開全新定位:從傳統青少年矯姿市場擴展至全年齡段體態管理,加大明星代言和社交平臺推廣力度,轉型在2024年見效,背背佳借直播帶貨再度翻紅。根據招股書,2024年,包含背背佳在內的矯姿帶產品實現年收約5億元,斬獲27.2%的市場份額。

不過,背背佳產品本身的醫學爭議仍未消散。有醫學專家認為,矯姿帶僅能提供暫時性姿態提醒,無法根治脊柱問題,長期使用需謹慎。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將背背佳稱為“美麗刑具”,產品閑置率較高,復購率低。其增長目前仍主要靠營銷推動。

《節點財經》認為,盡管背背佳在短期內顯著推高可孚醫療的收入,但其可持續性卻仍需觀察。伴隨著監管趨嚴和消費者認知提升,可孚醫療需關注相關輿論與合規風險,并持續優化產品體驗。

03 銷售投入高于研發,渠道結構倚重線上

背背佳的“翻紅”并非偶然,而是可孚醫療長期以來注重營銷,在短視頻和明星效應的助推下,被長期伏案工作但注重儀態的白領人群青睞。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背背佳”品牌產品于2024年銷售額位列矯姿帶產品第一。根據招股書,2024年,包括背背佳在內的可孚醫療矯姿帶產品年收入5億元,市場份額達到27.2%,遠高于第二名8.5%的市場份額。

不過,除了背背佳這一出圈產品,可孚醫療在其他產品市場表現并沒有那么理想。根據天貓醫療器械熱銷品牌榜,魚躍醫療排名第一,可孚排在次位;在比較常見的血壓計和霧化器產品排行榜中,可孚醫療均排名第七;可孚研發投入較大的助聽器賽道,天貓排行榜上第三名。

在時下大熱的呼吸機賽道,相比動輒大幾千上萬的品牌,可孚醫療出品的產品性價比比較高,售價在2000元左右;但排名比較靠后,兩款熱賣產品分別排在第八名和第九名。

在醫療行業,消費者的普遍購買心理為要買貴的,才是對的。基于此,可孚醫療需加強研發能力,實現技術領先以提高在目標客群中的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高達4.8億元,占總收入的32.1%,而研發費用僅為4004.88萬元,占比2.68%,兩者比例差異明顯。2022至2024年,其銷售及經銷開支從6.19億增至9.73億元,同期研發支出從1.18億降至9640萬元

與同行相比,可孚醫療的研發規模仍有提升空間。以魚躍醫療為例,其2025年上半年研發投入為2.95億元,是可孚醫療的7倍以上。

具體到營銷支出結構,線上推廣和服務費占據大頭,2025年上半年合計支出1.98億元。公司對電商平臺的依賴度逐年提升,2022至2024年,線上直銷收入占比從29.8%增至35.8%,天貓、京東、抖音等成為其核心銷售渠道。

《節點財經》認為,這種高度依賴第三方流量的模式雖在短期內帶來增長,卻也使公司深陷多重風險:平臺服務費持續上漲、算法規則變動無常、流量競爭日益激烈,這些都持續侵蝕著其利潤空間和經營自主性。

線下渠道方面,可孚醫療雖已布局包括與老百姓大藥房等連鎖藥房的合作,覆蓋超20萬家藥店,并自建700余家直營門店(涵蓋倉儲大賣場、“好護士”、“樂康軒”零售門店及“健耳聽力”驗配中心),打造多品牌、多場景的服務網絡。

盡管線下渠道覆蓋面較廣,但可孚醫療在不同渠道與品牌之間的資源整合與協同效應仍有提升空間。在涵蓋多品牌的直營門店,如何進一步強化主力品牌形象、推動產品線之間的互補與聯動,是其下一步門店優化中需重點考慮的方向。尤其是在醫療器械這類高度依賴專業信任的行業,打造具有認知優勢和高辨識度品類,對品牌在線下渠道的長期競爭力和用戶忠誠度形成關鍵支撐。

04 港股IPO推進國際化,海外市場發展初見成效

可孚醫療此次赴港上市,旨在進一步拓展國際資本市場推進全球化戰略。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上市將“提升境外融資能力”并“促進國際化策略”。

目前,可孚醫療的海外業務仍處于發展初期。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分別為4200.6萬、4987.0萬和5915.1萬元,占總收入比例從1.4%提升至2.0%。不過,到2025年上半年,可孚醫療的海外收入有了大幅提升,增至9676萬元,占比6.5%,這主要得益于收購香港喜曼拿和上海華舟(超60%收入來自海外)。

上海華舟于今年1月并表。該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國內知名的壓敏膠制品生產企業,核心產品包括基礎耗材、高端敷料等。客戶群體覆蓋國內外知名醫療器械及醫用耗材品牌商,頭部客戶均擁有超10年合作歷史,海外收入占比超過60%。

招股書顯示,2025年6月底,可孚醫療已完成對喜曼拿醫療系統有限公司87.6%股權的收購。可孚醫療介紹,喜曼拿醫療系統有限公司于1986年成立,擁有近40年的經營歷史,是香港地區知名的醫療產品零售商及批發商,目前運營30多家醫療產品零售中心、三家專業足病診療中心及一家體外反搏診療中心。

2024年5月,可孚醫療投資腦機接口企業紐聆氪醫療,也被視為對創新技術領域的一次嘗試。

《節點財經》認為,可孚醫療通過并購,不僅可以快速切入不同賽道的醫療領域,以在相對應的賽道以成熟的產品打開市場,使公司整體運營提效;還能快速開拓并擴大在香港和海外的業務版圖,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市場影響力。

整體來看,可孚醫療此次赴港IPO不僅是拓展融資渠道,更是其全球化與品牌升級戰略的關鍵一步。公司在背背佳等明星產品的帶動下實現階段性增長,但仍需持續平衡營銷與研發的投入,強化產品競爭力和海外布局,方能真正贏得資本市場與消費者的認可。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