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塑科技二季度凈利潤加速下滑,說好的回款怎么變壞賬了

華塑科技二季度凈利潤加速下滑,說好的回款怎么變壞賬了
2025年09月20日 16:51 金色光-投資有道

華塑科技通過IPO超募2.31億元,但上市后股價曾長期低于發行價。上半年,華塑科技歸母凈利潤下滑三成,二季度下滑幅度明顯擴大。在信披質量方面,華塑科技在上市審核問詢時曾表示部分逾期應收賬款已回款,但轉頭就全額計提了壞賬準備。公司半年報還出現“低級錯誤”。

來源:攝圖網

上半年歸母凈利潤下滑3成,二季度下滑幅度明顯擴大

杭州華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華塑科技;證券代碼:301157.SZ)主要從事電池安全管理領域,公司產品主要包括后備電池BMS、儲能電池BMS、動力電池BMS、儲能PCS和儲能3S。

2025年上半年,華塑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1310.98萬元,同比下滑19.3%;實現歸母凈利潤1184.27萬元,同比下滑31.77%。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2021年來半年度最低水平。

分季度來看,2025年第一季度,華塑科技實現營業收入4539.03萬元,同比下滑27.16%;實現歸母凈利潤775.13萬元,同比下滑16.17%。

第二季度,華塑科技的營業收入為6771.96萬元,同比下滑13%,下滑幅度較第一季度收窄,但僅實現歸母凈利潤409.15萬元,同比下滑49.55%,下滑幅度較第一季度明顯擴大。

環比來看,第二季度,華塑科技的營業收入增長49.19%,但扣非前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下滑47.22%、45.16%。

華塑科技表示,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主要由于公司順應市場的變化,主動調整業務結構,策略性收縮了大型儲能板塊的相關業務。

根據華塑科技披露的數據,上半年,公司后備電池BMS實現營業收入9476.21萬元,同比增長27.41%,但毛利率同比下降9.68個百分點至35.35%;儲能電池BMS營業收入為949.1萬元,同比下滑85.57%,毛利率為11%,同比下降4.19個百分點。

此外,2024年10月,華塑科技控股孫公司南京華塑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以700.5萬元向南京睿儲科技有限公司購買了其PCS(儲能變流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相關的部分經營性資產。2025年上半年,華塑科技新增儲能PCS業務收入883.24萬元,毛利率為36.39%。

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連續4年下滑,超募2.31億元但股價曾長期破發

華塑科技于2023年3月上市,公告顯示,2020年至2024年,華塑科技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494.18萬元、5340.55萬元、5212.48萬元、2670.89萬元、2630.53萬元,2021年至2024年已經連續4年同比下滑。

其中,“斷崖式下跌”發生在2023年,也就是華塑科技上市當年。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156.38萬元,同比增長13.53%;實現歸母凈利潤3780.66萬元,同比下滑33.82%;實現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2670.89萬元,同比下滑48.76%,接近腰斬。

華塑科技的發行價為56.5元/股,2023年3月9日,華塑科技股票上市,當日股價一度上漲至89.89元/股。這也成為了華塑科技上市至今的股價最高點。

上市不到兩個月,2023年4月25日,華塑科技股價首次跌破發行價,當日最低股價(后復權)為49.87元/股,最終收于50.38元/股。2023年9月7日至2024年12月末一年多的時間里,華塑科技的股價都在發行價以下徘徊,更是于2024年2月6日達到上市以來的最低價23.61元/股(后復權),較發行價同樣“腰斬”。

2025年9月17日,華塑科技股價報收于52.98元/股,后復權后為53.65元/股,仍低于發行價。

華塑科技通過IPO募集資金總額84750萬元,減除發行費用9765.05萬元(不含增值稅)后,募集資金凈額為74984.95萬元,超募23120.37萬元。

發行費用中,華塑科技向保薦人及主承銷商中信證券(600030.SH)支付保薦及承銷費6396.23萬元(不含增值稅)。

2023年3月、2024年4月,華塑科技兩次發布公告表示使用超募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金額合計13600萬元。

說好的回款怎么變壞賬了?

據華塑科技2025年半年報,截至2025年6月末,華塑科技存在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176.3萬元,全部為對浙江創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創力股份;證券代碼:831429.NQ,已摘牌)的應收賬款。

華塑科技表示,該筆應收賬款預計無法收回,對該筆應收賬款按100%計提壞賬準備。

回顧華塑科技的上市材料,我們發現,2022年9月,華塑科技發布的財務報表與審計報告中,已經在2022年6月末將對創力股份的該筆應收賬款176.3萬元劃分為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并因預計無法收回而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進一步回溯公告可以發現,此前,深交所曾在三輪問詢中要求華塑科技說明逾期應收賬款中“其他客戶”部分的具體情況,相關客戶的經營情況、是否存在信用風險,壞賬計提是否充分,并在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中再次要求華塑科技說明2021年末7-12個月及以上賬齡應收賬款、應收商業承兌匯票對應的主要項目情況,以及期后收回情況等。

華塑科技在2022年3月披露的三輪問詢回復中表示,2021年末,創力股份逾期金額為176.3萬元,逾期時間為1-15個月。華塑科技同時表示,創力股份與公司在通信領域具有良好的合作情況,受其下游項目結算進度影響,付款有所延遲,但客戶整體經營情況良好,壞賬風險較低。

2022年6月披露的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回復中,華塑科技表示,2021年末,公司對創力股份的應收賬款176.3萬元中,77.94萬元賬齡為7-12個月,截至2022年6月末新增回款約10萬元,截至2022年末回款可達50%以上;98.19萬元賬齡為1-2年,截至2022年6月末新增回款約5萬元,截至2022年末回款可達50%以上。

然而,根據前述審計報告,2022年6月末,華塑科技對該筆應收賬款176.3萬元全額計提了壞賬準備。

那么,華塑科技在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回復中所提及的新增回款合計15萬元,真的回款了嗎?

另外,據華塑科技2023年年報,2023年末,華塑科技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僅有對創力股份的應收賬款176.3萬元。同時,2023年末,華塑科技按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中,賬齡在1年以內、1-2年的余額與應收賬款整體余額相同,賬齡在2-3年、3年以上的差額分別為78.1萬元、98.19萬元。

也就是說,2023年末,華塑科技對創力股份的應收賬款176.3萬元中,78.1萬元賬齡在2-3年,也就是發生在2021年;98.19萬元賬齡在3年以上,也就是發生在2020年及以前,與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回復中披露的賬齡相符。

這樣看來,2021年末,華塑科技對創力股份的應收賬款176.3萬元似乎全部沒有回款,公司上市材料中回復的2022年上半年新增回款15萬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半年報現“低級錯誤”

此外,我們研究發現,華塑科技的半年報存在“低級錯誤”。

例如,華塑科技2025年半年報“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不屬于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貨幣資金”處顯示,上半年,華塑科技開立銀行承兌匯票繳存的保證金為17194.38元,開立保函繳存的保證金為30248.11元。

但“貨幣資金”處顯示,上半年華塑科技開立銀行承兌匯票繳存的保證金為30248.11元,開立保函繳存的保證金為17194.38元。兩處披露的數據正好相反。

半年報“母公司財務報表主要項目注釋”處顯示,2025年6月末,華塑科技母公司賬齡在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余額為16098.24萬元,較合并口徑賬齡在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余額15936.96萬元多161.28萬元。

也就是說,2025年6月末,母公司應當存在對子公司的應收賬款,且余額不低于161.28萬元。但華塑科技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及其他關聯資金往來情況匯總表》并未列示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應收賬款。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