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連收兩張罰單 貸款與信用證風控漏洞凸顯

中信銀行連收兩張罰單 貸款與信用證風控漏洞凸顯
2025年09月20日 09:24 經觀APP

連續兩日,中信銀行兩家分支機構相繼收到監管罰單。

9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公布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因貸款“三查”失職被處以50萬元罰款,相關責任人蔡振國、馬超、陳賀軍、劉明瑛子、劉凱等五人被警告。而就在前一天(9月18日),海南監管局也對中信銀行??诜中?、三亞分行及??诖笥⑸街虚_出罰單,因貸款管理不盡職、信用證業務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合計處以155萬元罰款。這兩起接連發生的處罰事件,凸顯出中信銀行在貸款管理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中存在的風控漏洞。

貸款“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和貸后檢查,是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基礎環節。貸前需核實借款人資質與資金用途真實性,貸時應嚴控審批流程,貸后則須動態監控還款能力與資金流向。任一環節松動,都可能埋下不良貸款、資金挪用甚至合規違規的隱患。此次處罰表明,中信銀行在北京地區的信貸流程中,存在明顯的履職缺位,制度執行未能穿透至操作末端,風控防線在關鍵節點出現斷裂。

在海南,問題更為集中。中信銀行??诜中幸颉百J款管理不盡職”和“信用證業務管理不到位”被罰115萬元,三亞分行與海口大英山支行也因同類問題分別被罰2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信用證業務成為處罰焦點。

信用證作為國際貿易結算工具,開立與兌付需嚴格審核貿易背景真實性,防范虛假交易和洗錢風險。若銀行審查流于形式,極易為套利或違規資金流動提供通道。此次海南罰單不僅暴露信貸管理的普遍性疏漏,更揭示出該行在貿易融資這一專業性強、風險隱蔽的業務領域,存在合規意識薄弱、操作規范缺失的問題。

按照監管處罰周期,這兩起處罰可能源于幾年前的業務。但這暴露出中信銀行當時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系統性問題。從貸款管理的貸前、貸中、貸后全流程風險控制,到信用證業務的合規操作,中信銀行都顯示出內部控制機制的薄弱環節。

從監管層面來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連續兩日公布對同一家銀行機構的處罰決定,釋放出強烈的監管信號。這表明金融監管部門正在加強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督檢查力度,特別是對貸款業務和國際貿易融資等關鍵業務領域的風險管控。這種“嚴監管”態勢旨在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回歸本源,強化內部控制,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中信銀行此次接連被罰,反映出部分商業銀行在業務快速發展過程中,可能過于追求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而忽視了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同步提升。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傳統業務的風險管理流程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和優化。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貸款管理和信用證業務都是銀行基礎、傳統的業務領域,這些領域出現風控漏洞,說明銀行在基礎管理方面還存在提升空間。對于中信銀行這樣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如何平衡業務創新與風險控制、如何確??鐓^域經營中的風控標準統一執行,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當前,金融監管正轉向常態化穿透監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注重對業務全流程的合規性審查。對中信銀行的處罰,不僅是對具體違規行為的懲戒,更是向全行業釋放明確信號:任何在貸款管理、貿易融資等關鍵領域的松懈,都將被精準識別并嚴肅處理。

對商業銀行而言,合規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決定市場準入、資本評級與公眾信任的“生存底線”。在凈息差收窄、資產質量承壓的背景下,粗放擴張模式難以為繼,精細化管理與穩健風控正成為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組成部分。

中信銀行的兩張罰單,看似獨立,實則映射出一個深層命題:銀行的風控體系是否真正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制度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卻不落實在行動上,是許多金融機構的通病。

真正的風控,不應是事后補漏的“消防隊”,而應是嵌入業務流程的“免疫系統”。這要求銀行強化總行對分支機構的垂直管控,提升科技手段在風險識別中的應用,并建立權責清晰、追責到位的問責文化。

(作者 胡群)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