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費是管理費5倍!華寶基金指數新產品竟成“傭金黑洞”

交易費是管理費5倍!華寶基金指數新產品竟成“傭金黑洞”
2025年09月16日 10:44 智谷趨勢

資產管理的靈魂,是信任。這兩年,公募行業推動三輪降費改革,致力于降費讓利、回歸信義本源。

然而,今年中報數據顯示,華寶基金旗下有多達7只基金的交易傭金高于其管理費,此外多只基金今年的換手率高于去年。

這7只基金有6只是指數基金,其中有4只是2025年成立的次新基金。指數產品本應以低成本為產品核心優勢,卻承受著高額交易成本的隱性費用。

次新基金何以交易費大漲?

這4只次新產品成為了交易傭金的重災區,華寶標普港股通低波紅利ETF聯接A(以A份額為例,下同)的交易傭金是基金管理費的5.39倍,高居榜首。

華寶中證A500ETF聯接A為3.35倍;華寶創業板人工智能ETF發起式聯接A為3.17倍;華寶深證100指數發起A為1.63倍

這些高額交易傭金的背后,是基金規模的快速縮水。以華寶中證A500ETF聯接為例,該基金在2025年1月9日成立時份額為10.26億份,到了25年3月底,規模驟降到4.94億份。

規模縮水的主要是基金的C份額,減少了4.55億份。基金成立時如果規模過低,會引入幫忙資金買入,它們通常偏好申購費低、退出靈活的C類份額,并在基金成立后迅速撤離。

華寶中證A500ETF聯接A于2025年1月9日成立,初始份額高達10.26億份,可謂發行盛況。然而,好景不長,到同年3月底,基金總份額已驟降至4.94億份,規模在短短不到三個月內縮水過半。而這消失的份額中,有4.55億份恰恰來自于基金的C類份額。

這種“精準”的撤退,在資產負債表上引發了一場“流動性海嘯”。

為應對短期內排山倒海的贖回壓力,基金經理別無選擇,只能在二級市場大量、被動地賣出持倉股票。這一過程,必然催生密集的交易行為和高昂的傭金成本。

數據顯示,在成立后不到六個月的時間里,該基金就產生了22.51萬元的交易傭金,而同期的管理費收入僅為6.73萬元。

這22.51萬元的交易傭金,全部通過恒泰證券的交易單元進行,分文不差地流向了這一家券商。

這并非孤例。這四只2025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中,有三只在成立后規模均出現大幅下降,但無一例外都產生了遠超常規的高額交易傭金。

華寶中證金融科技主題ETF聯接A上,該基金的交易傭金有7成都進了國融證券的口袋。上半年該基金交易產生了46.92萬傭金,是基金管理費的1.99倍。

“幫忙資金”配合定向券商交易來創造傭金,可能已成為一種可復制的業務模式。

那些被首發產品吸引而來的普通投資者,在不知不覺中,用自己的本金,為這場扭曲的“短期沖量”支付了最沉重的代價。

高傭金也對指數基金的業績形成了拖累。華寶創業板人工智能ETF發起式聯接A從2025年2月14日成立,成立半年以來跑輸基準近4.5個點

華寶中證金融科技主題ETF聯接A更為夸張,作為一只嚴格跟蹤指數的聯接基金,近1年跑輸同期比較基準近47個點。

降費令下的逆行者?

交易傭金高于管理費的基金里,還有一只主動權益基金——華寶海外中國。該基金由周晶擔任基金經理,2025年上半年交易費是管理費的2.53倍。

周晶2011年6月加入華寶基金,現任華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可謂公司的核心人物,本應是為整個公司的投資業務樹立標桿,建立并監督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資哲學與風控體系。

在周晶擔任該基金基金經理的3年多時間里,累計回報為虧損7.81%。而將時間拉長看,該基金近3年的總收益為-12.63%,大幅跑輸其業績比較基準近50個百分點。

華寶海外中國的換手率從去年同期的493.95%瘋狂飆升至今年的866.99%。

數據顯示,包括華寶量化選股混合發起式A、華寶海外中國混合、華寶研究精選、華寶創新優選、寶消費升級、華寶制造股票在內的多只基金,今年上半年的換手率竟比去年同期更高。

華寶研究精選現任基金經理是賀喆,累計任職3年265天,累計回報是-10.33%。

華寶創新優選現任基金經理是張金濤,累計任職3年272天,累計回報是-20.26%。

華寶消費升級現任基金經理是薄玉,累計任職2年328天,累計回報是-13.14%。

在這些主動基金中,我們也再次看到了與券商深度綁定的影子。華寶量化選股混合發起式也存在著只租用單一證券公司交易單元的情況。

資產管理是一個關于“信任”的行業。投資者托付的不僅是財富,更是對專業、誠信和將投資者利益置于首位的期許。

數據來源:Choice,時間截止:2025年9月11日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