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速度擴張!寧波銀行為何不受行業變革影響?

超10%速度擴張!寧波銀行為何不受行業變革影響?
2025年09月03日 16:28 智谷趨勢

銀行業,走進了也許是最復雜、最關鍵的轉型期。

復雜體現在經營環境上,息差收窄、不良貸款率上升,傳統增長模式難求增量,“輕資產”運營成為每家銀行戰略藍圖上的目的地,但真正落實起來,卻大多無從下手。

關鍵,則體現在這場轉型對未來銀行業格局的影響里——誰能率先脫穎而出,誰就能在未來競爭中占得上風。

經歷了年初的普漲后,銀行股近期的回調,反映出市場正在回歸理性。

具備更優秀的資負結構,展現更多元增長路徑,堅持更長期價值深耕的銀行,才能被市場認可為真正稀缺的優質資產。

8月28日晚間,寧波銀行公布2025年中報,實現營收371.60億元,歸母凈利潤147.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1%和8.23%,二季度單季營業利潤利潤同比增長超10%。中報連續16年同比增長。

截至9月1日,寧波銀行股價上漲1.06%,在普跌的板塊行情里,已經難能可貴。

更可貴的是,寧波銀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紅預案,擬向投資者每10股派現3元。

對整個行業而言,寧波銀行提供了城商行轉型的范式。

長期以來,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方式都較為粗放,片面追求橫向的規模擴張,不太重視縱向的業務和服務深度。

因而行業轉型之際,不良率陡增,凈息差收窄,擴張放緩甚至規模萎縮,是大多數銀行不得不面臨的困境。

多家上市銀行在2024年財報中都將之歸因于“金融需求不足”。

相較之下,寧波銀行仍保持住了自己的節奏。

2025年上半年,寧波銀行總資產為3.47萬億,總負債3.22萬億,較上期均實現了超過10%的增幅。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增長的實現方式。

它并不以犧牲資產質量為代價——0.76%的不良貸款率,與年初持平。

也不做“虧本買賣”,犧牲盈利能力換取——1.76%的凈息差,較年初下降0.1個百分點,遠高于一季度城商行1.37%的凈息差平均水平。

怎么實現的?

這一方面得益于寧波銀行豐富的貸款結構。

與大多數城商行服務本地基建為主的貸款投向不同,寧波銀行的貸款主要投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8.27%)、制造業(11.61%)、批發和零售業(9.63%),風險分散的同時,還能享受到浙江及長三角發達的民營經濟帶來的紅利。

更值得一提的是寧波銀行對制造業的堅持。

大多數銀行當前的貸款結構與十年前迥異,但早在2015年,制造業就是寧波銀行對公業務的第一大類(15.51%)。

多年的深耕不僅為寧波銀行帶來了更高的收益空間,也為其錘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夠更好服務制造業客戶的方法論。

對一家銀行而言,這是真正的護城河。

比如風險管理上,寧波銀行制造業貸款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不良率僅有0.62%。

比如前沿金融上,線上供應鏈金融融資額同比增長40%,對資源稟賦不如全國性股份行豐富的城商行而言,已經實屬不易。

另一方面則得益于負債結構的優化。

2024年末,寧波銀行平均計息負債成本為2.06%,今年上半年存款付息率同比繼續下降25個基點。

而已經較低的負債水平,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低息存款的一大來源,是中間業務衍生,比如代客業務的保證金、托管業務的存款沉淀等。

得益于過去數年在零售業務上的投入,寧波銀行零售AUM非存款占比高達57.9%,在城商行中位居首位。

這意味著寧波銀行對零售客戶的開發程度更高,也因此能獲得更高粘性,鞏固自己的核心存款。

綜合上述,高資產收益率和較低的負債成本,讓寧波銀行的凈息差水平具備韌性,即便在同業存放(普遍成本較高)較年初大幅增加14.03%的情況下,也能維持較高水平。

傳統息差業務之外,寧波銀行在輕量化運營上的轉型,同樣值得關注。

所謂輕量化運營,本質上指的是不過多占用銀行經濟資本的業務方式,在報表上體現為非息收入,其中最典型的是金融投資和中間業務收入。

但從經營方式上看,前者主要依賴債券、權益類資產走勢,更偏“看天吃飯”,后者更側重修煉金融市場、投行業務上的功力,更偏內生增長。

從數據上看,寧波銀行轉向的,是后一種。

縱向來看,2025年寧波銀行金融投資資產同比增長12.7%,低于貸款總額增速(19.1%)。

橫向對比,寧波銀行交易性金融資產規模,在2023年出現了明顯壓降。

短期來看,減少金融投資規模,意味著能獲得的投資收益減少,尤其是在低利率環境的“債牛”背景下,似乎錯過了賺錢機會。

但實際上,金融投資大多數時候對商業銀行而言僅可作為“點綴”。

一方面,在銀行所有資產中,貸款與墊款的收益率通常都是最高的,而資產投向又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犧牲中短期的賺錢機會,打磨凈息差韌性,是一種更趨長期主義的做法。

另一方面,不管市場環境如何變化,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營生,鍛造自身風險韌性,在任何時候都能找到增長支點,而非“看天吃飯”,才是長遠之道。

這也是寧波銀行的選擇。

零售層面,在低利率環境下,居民財富迎來新一輪遷徙。

2025年上半年,寧波銀行代理類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9.87億元,同比增長超10%。

有此增長算得上順理成章。

作為城商行中少有的全牌照銀行,寧波銀行旗下永贏基金和寧銀理財在財富管理上頗具優勢,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97億元,凈利潤1.8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2.16%和80.2%。

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增加至244.76億元,超過100%的增幅,斷層式領先全行業。

令人驚喜的是寧波銀行在私銀業務上的表現。

今年上半年,寧波銀行私銀客戶30068戶,較年初增加5068戶,私銀AUM3585億元,較年初增加535億元。

這意味著寧波銀行多牌照的協同效應正在向上放大,并以此擴充自己在高凈值客群中的品牌聲量。

在難求增量的當下,這無疑是它在城商行中的獨有優勢。

而在對公層面,投行業務客戶融資總量(FPA)達3001億元,主承銷債務融資工具1108億元,市場份額穩居城商行前列。

而在轉型之際,能為銀行保駕護航的,永遠是風控的安全墊。

即便是放在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史上,寧波銀行的風控都稱得上優秀——自2007年上市以來,不良貸款率連續18年保持在1%以下,這項記錄仍未被打破。

這能說明寧波銀行對風險的預判和修正能力。

縱觀寧波銀行發展史,并非沒有追求高增長,犧牲甚至忽視風控的事件,但總能及時止損修正。

比如2022年個貸狂飆導致不良飆升,2024年寧波銀行個貸增速迅速放緩,今年上半年個貸規模較年初下降4.02%。

盡管從財報數據來看,寧波銀行的不良依然集中在個人貸款,尤其是消費貸(1.83%)和經營貸(3.30)層面,但作為前瞻性指標的各類貸款遷徙率,均出現顯著改善。

對風險的及時修正能力,首先來自對風險的不回避。

今年上半年,寧波銀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93.52億,同比增長超3成,其中貸款減值計提84.2億,遠高于當期核銷的59.71億元。

若是考慮到行業不景氣的當下,銀行常會在計提信用減值損失上“手下留情”,以換取更好看的業績表現的話,寧波銀行實誠的計提方式,則更顯可貴。

也許正是這種直面風險的方式,才是寧波銀行保持上述記錄的主要原因。

資本層面,今年上半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65%,較一季報的9.32%提升0.23%。

注意,這是在業務高速擴張,中期分紅之后實現的,除了說明寧波銀行的發展方式較科學之外,還說明其資本內生能力增強了。

這似乎意味著,在銀行業經營普遍承壓的當下,寧波銀行率先走入了風險處置——經營增長——韌性增強——支撐擴張的正循環。

實現這種路徑并不復雜,傳統業務的良性發展提供雄厚業績基礎,輕量化的中間業務轉型提供業績增量,及時預判并修正風險坐標,為前兩者的開展保駕護航。

這樣的表現顯然優于行業均值,而更可貴的是,寧波銀行在整個財報中透露出的真誠和務實,給了市場信心和底氣。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