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大豆農民正進入收獲季節,然而由于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當地農民并沒有收到來自“大客戶”中國的訂單,這讓美國農民遭受了嚴重的財務損失。
美國的大豆和玉米種植戶表示,如果關稅政策能夠“達成長期協議”,他支持政府的做法,但當前的問題是,這的的確確傷害了美國農民的利益。
由于特朗普肆意對全球眾多貿易伙伴加征關稅,本銷售季尚未出現中國的訂單,這讓美國大豆失去了市場競爭力。美國大豆協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對美國大豆的總體關稅稅率已達34%。
現在,美國農業界越來越多“聲音”呼吁盡快達成中美協議,以保障作物銷售。但根據現有的報道,中美雙方還在最終敲定特朗普訪華行程的細節。
美國大豆協會8月20日表示,在正常的年份,中國通常會在中西部的“收割季節”(8月底至9月初)之前鎖定約14%的預期進口量,而今年訂單的缺席對其農業是一個重大打擊。
該協會表示,自2021-22銷售年度以來,美國大豆產量的四分之一都要出口到中國。而在中美貿易協定第一階段達成后,這一比例曾達到31%的峰值。對于許多美國農民來說,中國市場短期內都是無法被替代的,若無法與中國達成一項貿易協議,農民未來幾年的生計都是問題。
盡管美國政府計劃在情況未改善時提供一定的財政援助以維持農民生計,但在各方壓力下,美國農業部長始終沒有給出援助計劃明確的時間表和具體金額。事實上 在通過農業法案問題上,美國國會已拖延了好幾年,這讓農民們十分擔憂。
為了安撫農民們,官員們甚至“美曰”美國需要更開放的市場和全球競爭力,并表示美國大豆的質量優于巴西,會有很多市場愿意接收。
然而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其第二大買家歐盟的需求量還不到中國的五分之一,遠無法填補中國的空缺。與此同時,中國正將越來越多的訂單轉向巴西。巴西去年供應了中國進口量的71%,而2017年這一比例為53%。
愛荷華州中北部一位種植玉米和大豆的農民說:“除非發生奇跡,否則中國不會買我們的大豆了。”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