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賽科技赴港二次上市 上海跑出激光雷達最大IPO

禾賽科技赴港二次上市 上海跑出激光雷達最大IPO
2025年09月20日 04:19 中國經營報

中經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報道

日前,“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HSAI.US、2525.HK)正式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首家實現“美股+港股”雙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達企業。據悉,禾賽科技2014年創立于上海,本次IPO是迄今為止全球激光雷達行業規模最大IPO,也是近4年來融資規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

禾賽科技港股上市的背后,市場也傳出部分聲音,稱其依靠“降價降線”搶市場。比如,在車規級市場,禾賽科技推出的ATX系列產品通過調整配置,覆蓋了10萬元級車型市場。

9月17日,對于“降價降線”的市場消息,禾賽科技相關人士在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書面回復中明確表示:“禾賽沒有‘降線’的策略,禾賽ATX在發布時即明確表示‘最高256線’,性能優于市場上其他廠商的同代際產品。禾賽科技始終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我們的產品定價策略既是對市場價值的主動定義,也是基于技術領先優勢的戰略選擇。”

談及價格調整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反應,上述禾賽科技相關人士表示:“價格調整的本質是技術迭代的紅利釋放。禾賽科技的價格策略并非被動應對競爭,而是基于自研芯片、垂直整合與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我們通過技術創新持續降低BOM成本,同時將節省的成本回饋客戶,推動激光雷達從‘高端配置’向‘普惠安全標配’演進。這正是禾賽重新定義行業價值曲線的體現——當性能與可靠性達到車規級標桿時,價格不應成為技術普及的壁壘。”

“回港”二次上市

禾賽科技成立于2014年,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支持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的乘用車和商用車、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無人配送車、AGV等各類智能機器人應用。截至目前,禾賽科技在全球車載、ADAS、L4自動駕駛三大激光雷達細分市場的市占率,均穩居全球首位。

對于公司“美股+港股”雙重主要上市背后的考量因素有哪些?上述禾賽科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此番雙重主要上市的戰略考量包括:拓寬資本渠道,提升融資靈活性;優化投資者結構,吸引全球優質資本;提升全球品牌影響力與市場信心;奠定長期穩定的發展基礎。

在“拓寬資本渠道,提升融資靈活性”方面,上述禾賽科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在全球經濟格局和資本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赴港雙重主要上市為我們開辟了全新的、更貼近亞洲投資者的融資平臺。雙重主要上市為禾賽科技構建了更加穩健的全球資本布局。我們在中國香港獲得了完全獨立的上市地位,與納斯達克市場形成互補且平等的雙平臺架構。這種結構增強了公司應對國際資本市場波動的能力,為持續投入激光雷達核心技術研發和全球市場拓展提供了更牢固的資本基礎。這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資本渠道,增強了公司的融資靈活性和抗風險能力,能夠為公司的持續技術研發、產能擴張和全球市場開拓提供更為堅實的資金保障。”

再以“優化投資者結構,吸引全球優質資本”為例,上述禾賽科技相關人士進一步告訴記者:“中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高度開放和多元化的資本市場。此次上市有助于我們引入更多元化的國際及區域性投資者,特別是大中華區和亞洲市場的優質投資機構,從而進一步優化我們的股東和投資者結構。這不僅能提升股票的整體流動性,也能讓更多看好激光雷達賽道的投資者共享公司成長的紅利。雙重主要上市為我們未來納入‘港股通’創造了必要條件,這將打開內地投資者直接投資禾賽科技的通道,進一步提升股票流動性和市場價值發現能力。”

據悉,禾賽科技募集資金約50%用作研發投資,優化及升級ASIC路徑及其他關鍵技術,投資于ADAS市場中激光雷達產品的設計及升級,加強機器人市場中激光雷達產品的開發與商業化工作。約35%用作投資公司的生產能力,擴建更多生產線,精簡及增強公司生產流程及測試過程的自動化水平。約5%用作業務發展,提升產品開發、適配及符合車型法規方面的能力,并投資建設銷售及客戶服務團隊以及激勵以留任專家,同時提供更好的客戶支援。

“此次融資規模的設定,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所需資源的審慎評估,旨在為長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我們相信,這筆資金將有力支撐禾賽科技的技術創新與市場開拓,為投資者創造長期且可持續的價值回報。”對于公司此番募集資金的用處,上述禾賽科技相關人士向記者說道。

駁斥“降線”之說

有關數據顯示,2024年,禾賽科技實現營收20.8億元,年度交付量連續4年翻倍,成為全球首家且目前唯一實現全年盈利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也是全球首家全年經營和凈現金流為正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公司2021—2024年的營收復合增長率達42.3%,收入保持高速增長。

進入2025年,禾賽科技的發展勢頭依舊很猛。2025年上半年,禾賽科技激光雷達總交付量突破54萬臺, 同比增長超270%,并且ADAS、機器人兩大領域交付量均大幅提升。

談及驅動公司這輪超高速增長的因素,上述禾賽科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驅動公司增長的因素有很多。“這輪增長受益于市場的火爆,激光雷達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更廣闊、更下沉的市場滲透,禾賽科技抓住了時代之勢。激光雷達早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驅動購買決策的核心要素之一。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數據,2025年上半年,國內激光雷達裝機量已達100.2萬顆,同比增長71%。在主激光雷達中,禾賽科技位居上半年裝機排行榜第一。”

記者注意到,除了ADAS汽車業務,機器人業務已成為禾賽科技新的爆發點。相關數據顯示,禾賽科技JT系列發布不到5個月累計交付就突破10萬臺,創下全球最快量產紀錄。

上述禾賽科技相關人士稱:“禾賽科技在ADAS前裝量產以及機器人市場均全面領先、沒有短板,也源于強大的通用底層能力。在研發能力上,禾賽科技在激光雷達核心技術領域擁有深厚的積累以及業內一流的人才團隊。核心零部件全棧自研,確保性能和成本優勢。在制造能力上,自建百萬產能工廠,自有量產工廠規劃年產能超過200萬臺,核心生產工序自動化率達100%。”

不過,針對禾賽科技當下的市場表現,外界的解讀多指向其背后的“低價”策略。上述禾賽科技相關人士稱,價格調整的本質是技術迭代的紅利釋放。“成本優化的核心是技術自信。在平衡性能、可靠性與價格的過程中,禾賽科技的底層邏輯很清晰。一是芯片化架構,自研ASIC芯片同時實現性能提升與成本下降,可靠性通過車規認證。二是垂直整合,從發射器到接收模塊的全棧自研,確保關鍵部件成本可控。三是規模效應,全球最大交付量攤薄邊際成本。”

“我們不做‘減法平衡’,而是通過技術革新實現‘性能提升+成本下降’的乘數效應。這正是禾賽科技作為行業技術定義者的底氣,真正的成本優勢來自創新效率,而非犧牲品質。”對于外界所說的“降線”策略,上述人士則告訴記者,“禾賽科技沒有‘降線’的策略,禾賽ATX在發布時即明確表示‘最高256線’。禾賽ATX的分辨率為前一代AT128的2倍,為當前已量產L2市場上有效分辨率最高的激光雷達產品,而友商在一年后才拿出了類似規格的產品。同時我們也有更高需求客戶的ETX真800線激光雷達,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才是好產品。”

“光環”下的隱憂

眾所周知,目前激光雷達行業的競爭已日趨白熱化,同時也面臨技術路線爭議。“降本降價”是快速獲取市場份額的有效方式之一,但這也往往是競爭對手最容易跟進的一個領域。

上述禾賽科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市場看中的依然是禾賽科技最強的產品和最強的企業綜合實力。禾賽科技依然需要依靠技術自研、成本控制、產品優化、規模效應來滿足全球客戶的需求。”

該人士稱:“禾賽科技始終認為技術創新的深度與廣度才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核心動力。禾賽科技的底層邏輯始終清晰:真正的降本必須源于技術創新,真正的普及必須基于價值創造。”

記者注意到,“光環”之下,禾賽科技潛藏的隱憂同樣不容忽視。隱憂之一便是大客戶依賴癥。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禾賽科技前五大客戶收入占當年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1%、67.5%、59.9%;2025年第一季度,禾賽科技前五大客戶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為68.3%。2022—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禾賽科技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占比分別為24.3%、28.4%、33.7%、24%。

禾賽科技方面在招股書中舉例道,2022—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來自一家總部設于中國的領先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收入分別占其收入的24.3%、25.6%、33.7%及20.5%。

對于公司大客戶業務波動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禾賽科技方面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倘若我們任何一名主要客戶的業務流失,無論因其對我們產品的整體需求下降、訂單取消,或我們未能從該等客戶處取得新業務,均可能對我們的經營業績及業務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禾賽科技的應收賬款攀升也是一大隱憂。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禾賽科技的應收賬款分別為4.85億元、5.25億元、7.65億元和9.58億元。

記者注意到,禾賽科技方面在招股書中提到:“若我們的任何客戶遇到財務困難或信譽下降,我們的信貸風險可能增加,從而導致我們無法收回全部或部分未償還的應收賬款。”

財經自媒體聯盟更多自媒體作者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