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雖好,資本更牛。
8月27日午后,“科技新貴”寒武紀股價持續走強,一度拉漲近10%。13時38分,其股價最高觸及1464.98元,首次超越貴州茅臺的1460.93元,短暫撼動了茅臺長期穩坐的“股王”寶座。
這一歷史性的超越,無疑給貴州茅臺敲響警鐘。
面對挑戰,背靠貴州國資的茅臺迅速展現出其資本實力與戰略決心。9月1日,控股股東茅臺集團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果斷增持67,821股公司股份,增持金額約1億元,占總股本的0.0054%。
此次行動并非孤立之舉,而是其8月29日公布的30-33億元大規模增持計劃的第一步。茅臺集團以迅捷的節奏和“真金白銀”的投入,啟動了這場資本行動,向市場傳遞出堅定看好公司,股票依然很值錢的強烈信號。
一日擲一億,說干就干
茅臺集團是資本市場為數不多的運作高手。
在8月29日晚間公開發布增持計劃之后,僅隔一個交易日,茅臺便于9月1日迅速實施首次增持操作。這種“說干就干”的節奏,清晰傳遞出茅臺對逆變中的大市場焦慮與不安。
據貴州茅臺9月1日公告,茅臺集團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當天增持公司股份67,821股,增持金額約1億元,占總股本的0.0054%。
增持并非孤立行為,而是茅臺近期系列資本運作中的關鍵一環。就在同一周,貴州茅臺剛宣布已完成歷時8個月、總額60億元的回購計劃,累計回購392.76萬股。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該次回購為茅臺上市以來首次采用“注銷式回購”,所有回購股份將全部予以注銷,這一舉動直接有助于提升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水平,增強股東權益。
結合此前公布的回購與此次控股股東增持,茅臺系在短時間內連續打出重磅資本“組合拳”,總規模接近90億元。這不僅體現出公司在復雜市場環境中主動管理市值的能力,也更進一步向市場傳遞龍頭企業的指數價值。
受茅臺的干預,9月2日開盤,貴州茅臺股價高開至1478.66元,較前日上漲0.17%,總市值約1.85萬億元。開盤競價積極,買入需求旺盛,市場情緒短期樂觀。
多次增持,護盤的擇時與布局
茅臺集團的增持歷史呈現出明顯的"逆周期"操作特征,其多次重要增持均精準發生在市場或行業的關鍵轉折點,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市值管理機制。
從2012年12月首次應對"塑化劑事件"增持45.25萬股,到2013年5月完成累計191.48萬股的大規模增持,再到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間累計增持107.94萬股,直至2023年12月與子公司茅臺技術開發公司聯手宣布不低于15.47億元的增持計劃,茅臺集團的增持操作呈現出明顯的"逆周期"特征,其操作規模與市場波動幅度呈正相關關系。
本次2025年8月底啟動的增持,無論是從資金規模還是操作方式上都達到了歷史新高。60億元回購配合控股股東不低于30億元的增持計劃,總規模接近90億元,遠超2023年17.45億元的增持規模。
這一方面反映了當前市場環境的復雜性。白酒行業面臨增速放緩、批發價格下行等壓力,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茅臺資本運作能力的顯著提升。
從效果來看,歷史增持都取得了顯著的中長期收益。2012年末的增持計劃,帶動股價回升,12月12日全天上漲4.72%,創五個月最高單日漲幅。2014年之后,茅臺股價開啟長期牛市,股價至60元,漲幅達50%。到2017年,茅臺市值已突破9000億。
本次增持計劃公布后,茅臺股價在9月2日開盤即高開0.17%,市場反應積極。與同業對比,茅臺此次操作的規模和時效性都領先于其他白酒企業,展現出茅臺資本實力和市場敏銳度。
尤為重要的是,這一動作與國家政策導向高度契合。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及中國證監會聯合設立首期3000億元的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旨在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增持回購維護市場穩定。
茅臺此次90億級別的資本運作,既滿足自身需要,也契合國家金融支持政策一舉兩得。
茅臺增持歷程清晰地展現了一家傳統酒企向現代化資本操盤手的轉型之路。從最初的被動應對危機,到如今主動引導市場預期,從線下到線上的全方位干預。
增速放緩,十年來最嚴峻考驗
茅臺此次規模空前的資本運作,正是在白酒行業經歷近十年來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展開的戰略舉措。
2025年上半年,面對白酒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趨勢,茅臺依然實現了逆勢增長。報告期內,公司營業總收入達910.94億元,同比增長9.16%;營業收入893.89億元,同比增長9.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4.03億元,同比增長8.89%。
值得關注的是,9.16%的營收增速標志著茅臺近10年來上半年收入增長首次回落至個位數區間,在行業深度調整期龍頭企業也面臨新的增長挑戰。
這一增速放緩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內外部挑戰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宏觀經濟環境與消費需求變化帶來持續壓力,導致核心產品飛天茅臺批發價持續承壓,甚至創下歷史新低;另一方面,被視為"第二增長曲線"的醬香系列酒增速明顯放緩,上半年同比僅增4.69%,其中第二季度更是同比下降6.52%,顯示出茅臺在擴大大眾消費市場方面仍面臨挑戰。
從財務指標來看,一些關鍵數據的變化更值得警惕。最為顯著的是,公司合同負債余額從年初的95.9億元大幅下降至55.1億元,降幅達42.59%,這個"業績蓄水池"的水位下降,預示著未來短期內的收入增長可能面臨更大壓力。同時,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同比下滑64.18%至131.2億元,公司在銷售回款和現金流管理方面正面臨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茅臺正在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應對。一方面,公司加速推進國際化戰略,2024年出口營收首次突破50億元,2025年一季度海外市場營收同比增長37.53%,為公司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茅臺正在積極拓展"新商務"消費群體,有經銷商反映,通過拓展專精特新企業客群,其增量已經基本覆蓋了傳統商務客群的流失量。
從實體到資本,從線下到線上,茅臺正以積極的資本運作挽救來自白酒市場的震蕩。首筆1億元增持已到賬后,茅臺還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繼續增持30億至33億元,資金來源于自有及自籌資金,且承諾增持期內不減持。這一系列操作無疑將給市場帶來信心提振,助力茅臺重回“股王”。
如今,茅臺正在從一家傳統的白酒生產商,蛻變為一位嫻熟運用資本工具、主動管理市場預期的“價值操盤手”:從單一的股本操作,升級為“回購+增持+注銷”的組合拳,茅臺已建立起一套成熟完善的市值管理工具箱。
未來,茅臺能否憑借其品牌韌性、渠道控制力和資本運作能力,成功穿越周期并引領行業走向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將是市場持續關注的核心焦點。

4001102288 歡迎批評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